《洞穴》 蔡联
□李一民
一方是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一方是清华大学的美学教授肖鹰,却因为人体雕塑上的“睾丸”高低问题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论战。专家学者对公共事件的积极介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现象,还是“狗捉耗子———多管闲事”?专家学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共事件进行发言?如何对公共事件进行发言?欢迎读者来稿讨论。
睾丸的高低与艺术的美学能扯上什么关系?最近,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与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为此事你来我往以文会战,众多网友加入旁观。一场至今仍未分出胜负的隔空对阵由此展开。
事情起因于著名收藏家马未都2月18日的一篇博文。马未都在这篇名为“第六百五十二篇·艺术细节”的博文中,为证实西方古典艺术表达时极其重视细节的准确,举例说,在希腊德尔菲考古博物馆看到一件男性躯干雕像,这件雕像“忠实地再现”了男性两个睾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细节”。并且说,这个男性生理细节,“大部分男性都未必知晓”、“夫妻结婚几十年,妻子也未必观察到这一点”。“不仅艺术有高低,睾丸亦有高低”。
2月25日,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以《马未都先生的“睾丸说”》为题,在博文中说,在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里,他看到的既有“两个睾丸左高右低”的现象———与马未都在德尔菲所见正相反,也有像激战中的拉比泰的左右两个睾丸“如上帝的天平一样平衡”;他还以美学权威著作中未有涉及“睾丸细节”的言论,认为古希腊艺术家并不是依据解剖学知识、忠实地再现“两个睾丸左低右高”的男性生理细节,而是根据男性雕像的不同姿态(尤其是两胯的相对形式)雕刻“两个睾丸”的相对位置。
马未都则在三天后的直接以“睾丸”为题的博文中回应肖鹰说,“我们生活中的疏漏每天发生,我们在前人理论中没有见过的东西俯拾皆是,文明有个积累的过程。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文明遗存不过是沧海一粟”。并且以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关于“睾丸”的说明为证。
肖鹰随后连续发表两篇博文予以回应,其中在《美学不是玩家的愚乐》一文中指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懂艺术史,一看就走眼,开口就出错”。
很多网友对这场关于“睾丸”的争论评价不一,有人说马未都的眼光独到,有人觉得他无聊,也有人认为肖鹰小题有大做,从他最近批评女生裸模“苏紫紫”、春晚总导演马东、赵本山等文化热点现象,判断他爱凑热闹,哪儿热点就往哪凑,其实,“不是每一种声音都值得去聆听和作出反应的”。
对此,肖鹰回应说:“现在热点太多了,我觉得一个清醒的学者,一个负责任的批评学者,他必须通过排斥热点,才能找到他有权利发言的话题。”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懂艺术史,就是跑到希腊,也看不到希腊艺术的美,会犯歌德所批评的那些艺术门外汉的低级错误,以为米隆雕刻母牛的目的就是让它逼真得勾引雅典的公牛发情。他还模仿《三字经》写出《美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有学言,无知问。要知错,勿惮改。错之大,在伪错。长心眼,不贰过。勿依老,勿卖小。戒霸道,戒撒娇。讲敬畏,须诚意。莫妖言,莫惑众。天不怕,地不怕。兴批评,方进化。”
专家学者对公共事件的积极介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现象,还是“狗捉耗子———多管闲事”?专家学者如何对公众事件进行发言?这也许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