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胡同魅力 "住老房子"成欧美人时尚?
老北京四合院
胡同是北京的根,四合院是北京的魂。北京胡同最多的时候,有名儿的就达3700多条,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胡同里典型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有关研究表明,30年前,80%的北京人住在胡同里,现在大约只有20%的人还住在胡同里。
现在胡同里都住着什么人呢?2011年夏天,笔者实地考察了北京东四“十三条胡同”。我穿行在胡同里,抬眼望去,宽度仅可容一辆小车的胡同里,老槐树的精气神儿仍然抖擞。胡同的院落里,不知谁家桌上的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唱着……经过我们的抽样调查发现,这里的居民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祖辈就住在这里,迄今已历七八十年以上;第二类是一些老人们年轻时候单位分配的房子退休之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还有一类就是收入比较低的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我到一户人家走访时,刚进院门就差点被凹凸不平的地砖绊了一跤,许多人家门前还是泥泞的土路,我还看到一个院子里住四五户人家,公用一个约两平方米的厨房。
2008年,北京市政府共投入10亿元,对旧城内40多条胡同,1400多个院落进行了改造。但主要是对胡同外部环境进行翻新,而内部基础设施改造很有限。
在东四“十三条胡同”,我遇见一位正做木工活的大爷,便与他聊了起来。大爷说,他和老伴以及两个孩子现在住的是单位的承租房,一共两间,一个月40元租金,住了近30年。当问道:是否想离开胡同,迁住楼房?老人们的回答却是,不想。理由是,他们住的是承租房,一月房租才几十块钱,十分便宜,住在这里交通方便。更重要是,他们都住习惯了,喜欢胡同里的生活气息。
又问:“如果政府规划胡同要拆迁,他们是否愿意搬迁?”答案十分一致:“不想搬,即使必须搬迁,也愿意买回迁房”。
京城胡同生活很方便,举凡涉及人们生活的行当差不多全有,包括商店、粮店、菜站、煤铺、饭铺、小摊等。人们进出这些店铺选购东西;遇见熟人,拉拉家常,聊聊天,十分惬意。
除胡同里固定的菜站外,还有一些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一大早他们就来了,绿油油的各种鲜灵菜任人挑选。买菜的大都是老太太、老大妈,她们围在车周围,问这问那。日久天长,与卖菜的也熟了,开个玩笑、逗个乐,挺痛快。
最惹眼的是胡同中间的“烟铺”,尤其是夏天,每天总会聚着一堆老少爷们儿,要瓶啤酒有滋有味地喝着、聊着。市面见闻、家长里短、人间趣事,在这里全都能听得到。
《留住胡同》的画家况晗说:“胡同的魅力太大了。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刻写着中国的历史。经过时代的变迁,它已经很诗意地与天地融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一种自然的东西。”“胡同在某种意义上是老北京的代名词,不在胡同里生活,不可能真正了解北京。”
“北京有8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一个活着的古代城市。”考古学家徐苹芳说,“如今生活在其中的人已经不是元代的人,也不是明、清的人;生活习惯不一样了,要装空调、要用抽水马桶……保护起来,极难、极难。”现在要想去找元代的房子,没有了,因为它变了,但是,胡同在北京城留下了。胡同的格局基本上没有变。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而保护古代城市,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它的格局,保持它的肌理。”
在有关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的座谈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曾表示,胡同四合院整治修缮工程,目的是在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保护古都风貌。笔者认为,政府改造胡同应该做到里外兼顾,让胡同里居民生活更加舒适。这样,更加有利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保存和留传下去。
“住北京老房子”在欧美人士中成了一种时尚。一位比利时女老总就租过胡同里的老房子,她每天早晨骑着自行车上班。她说:“那里的一景一物都如电影、小说中所描述的老北京那样动人和有韵味。”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