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黄花黎艺术的“源头活水”

2011年08月12日 15:16
来源:法制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 随着中国古典家具文化的振兴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红木家具拥趸和黄花黎家具爱好者,不少人言必称“京作”“苏作”“广作”,那么,在“京作”诸类家具体系之外,有没有更富于生命力的家具?在各种术语掩盖之下,怎样认识中国传统家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大家竞相追捧仿明清家具之时,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近日,集珍藏馆主人陈琼海先生从自己人生感悟出发,就上述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观点——

“京作”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真正的源头在民间

走进古典家具展厅,人们习惯于识材质、谈款式、看价格,这基本是必有的“三部曲”。然而,许多红木家具爱好者来到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四楼的集珍藏馆后,往往惊讶于这里的家具之美,只能说出满目家具皆为海南黄花黎材质,却对其中大多数家具款式风格难以明辨,语焉不详。此时,该馆主人陈琼海先生往往带着笑意向参观者解释:这些黄花黎家具大多来自民间,而且多数来自海南本土……

众所周知,被人亲切地称作“海黄”的海南黄花黎,目前是身价最高的名贵木材。集珍藏馆为何不打“京作”招牌,不打明清宫廷家具的旗帜,却偏要坚持自己的“民间”身份呢?原来,对于传统家具文化,陈先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首先,京作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其精华源于民间。历史上,京作的形成要晚于苏作、广作、晋作等家具体系。苏作起于商品经济繁荣的明代,具体指苏锡常沪一带家具风格,在器物制作上惜料如金,在神韵上具有很强的文人气;广作诞生于清早期广东沿海,来料便利并受西洋文明影响,用料壮硕、雕刻深浚,有西洋风韵。晋作是善于积累财富的晋商吸收苏、广等地家具风格和北方家具文化融合后形成的家具流派,在这些家具风格影响下,才形成了京作。严格地说,不论是苏、广、晋作,都起自民间。帝王为了宫廷需要,把民间能工巧匠召集进京,多种文化融汇于一炉,才有了“京作”这个中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

其次,京作家具并非全部精品,其中也有次品和失败之作。据故宫博物院胡德生先生研究,目前大家熟知的京作家具,以清代宫廷造办处为滥觞,突出特点是雕刻繁复,富贵大气。但到了清后期,出自宫廷的京作家具再也找不到技艺高超的印记了,它们大都制作粗俗,雕刻臃肿,造型呆板,毫无艺术性可言,没有收藏研究或借鉴的价值。

其三,京作、苏作、广作、晋作家具各有所长,是后世学习的榜样,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和超越。要想创新,光向这些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家具风格学习,恐怕还远远不够。此时,源于民间,保留了祖先原生态的创造精神,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家具,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应包括诞生于海南的黄花黎家具精品。

海南黄花黎家具是民族智慧结晶

代表了中国家具的丰富和多样性

大家知道,海南是中国黄花黎树种的唯一产地,早在唐代,黄花黎就曾作为海南的地方贡品进献给朝廷。明清两代,海南黄花黎以行云流水的至美纹理、圆润剔透的上乘质感,引发了文人士大夫的狂热追逐,并最终晋身紫禁城,造就了明清家具的辉煌。到了现代,在商业资本驱动下,海南黄花黎价值屡次翻番,有人统计,最近十年其价值上涨400倍,若从80年代算起,则上涨了将近6000倍!这种“财富神话”,是对黄花黎之美的认可和肯定。

然而,在祖祖辈辈海南人眼中,黄花黎的身份始终是生活中的一个伙伴和一种用品,其次才是它背后隐含的丰富的文化和其他价值。世世代代以来,黄花黎陪伴着海南人的生产、生活和家具制作,黄花黎作为一种材质不仅出现在家具中,也出现在农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当中。对于黄花黎,海南人最看重的,首先是它对祖辈的陪伴和它的实用价值。

最初海南人是怎样用黄花黎打造各种器物的呢?其制作过程充满了原初的本真状态,用现在的话说,是绝对的“原生态”,既随性又随意,高就高点,低就低点,长就长点,短就短点,决不以严酷的要求施加其上。这样产生的地地道道的器形,带有原生的创造活力,融汇了先民原汁原味的创作灵感。毫无疑问的是,海南黄花黎家具同样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和其他流派家具一道,代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贬低和鄙薄这些家具,就是鄙薄我们共同的祖先和祖先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当我们向传统古典家具学习时,不仅要学习京作、苏作、广作等流派,更应该从看似不起眼、实则蕴含丰富的民间家具中,挖掘优秀的元素。

中国古典家具要发展,离不开民间家具的“源头活水”

近年来,随着红木家具的兴盛和中国古典家具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使用古人早已形成的家具器形,尤其是年青一代,他们思想活跃,眼光开阔,观点时尚,富有创新精神,如果要满足年青一代和我们子孙后代的实用、审美需求,传统家具有必要进行创新。

京作、苏作、广作、晋作家具各有所长,其中当然有大量的上乘之作。但是,任何事物一旦流派形成,就容易成为固定的模式,渐渐也会由固化走向僵化,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千器一面,最后成为一潭死水。即使把明清家具款式模仿得再到位,也只能算作继承和传承,而不能成为创新。何况模仿不到位呢?

京作家具好比皇宫里的一道大菜,做得再好也有让人吃腻的一天。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每次都偏爱江南的粗茶淡饭、特色食品;慈禧当年为躲八国联军西行,吃了山西的菜团子,连连叫好。可见民间味道更好,营养更丰富。以此比喻家具,也是同理。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有一个著名的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的道理,要想让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之“水”清澈起来,必须得有“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那么,什么是古典家具的源头活水呢?在我看来,民间家具的丰富多彩就是!面对古典家具,我们应该保持活跃的思想和创新意识,而不应被“京作”等现在的模式束缚了手脚。要以开明宽阔的胸襟,广泛包容,接受种种不同的家具文化和鲜活生动的家具样式,让活生生的东西激发创新灵感,才能让“新”水长流。

自从集珍藏馆进京落户于天雅古玩城以来,接待了大量的来访者。有些朋友是带着迷惑和疑问离开的,但更有不少红木爱好者慧眼识材、慧眼识器,爱上了我们展厅的黄花黎家具。集珍藏馆的创办者是地地道道的海南人,这是我们第一次踏出岛外,目的只有一个:展示海南黄花黎的真面目,弘扬诞生于祖先之手的黄花黎文化,校正一些对于海南黄花黎家具的认识误区。

在祖辈影响下,我们从小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黄花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开始着手收藏当地黄花黎家具。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祖先辛勤劳动的结晶保护和传承下来,以维护中国家具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从九十年代起,我们开始以老料新作的方式,打造原汁原味的黄花黎家具。我们出品的家具有三个“尊重”:一是尊重黄花黎天生的自然美,依木制器(而不是依器取木),最大限度地展现黄花黎绚丽多彩的花纹;二是尊重黄花黎的生命价值,黄花黎材质经过切割之后,生命仍在延续,我们不以破坏材料为目的,不追求以浪费材料为代价的商业利益,而是重在利用和保护材质,精心呵护黄花黎;三是尊重黄花黎的文化之美,不排斥出自宫廷的佳作和全国各地的民间家具,更注重收藏海南当地的民间精品,以期雅木共赏,以木会友,作为黄花黎文化交流使节,让天下知音同赏祖国家具文化的丰富多彩。

集珍藏馆参观地址:北京市华威南路6号天雅古玩城四楼435、437、B63-B

交流热线:010-51369157,

18810038123,13519804329

▲老料新作四出头官帽椅

▲原汁原味黄花黎方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