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帮胡适说几句心里话

2011年08月12日 08:17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薛仁明

胡适有显隐两面。显者,众人皆知;隐者,不妨说说。

王鼎钧《文学江湖》有载,一九五九年,他三次参加胡适主持之会议,感受是,“‘胡适气氛’名不虚传,满室如沐春风。”这满室春风,表面看来,是受英美绅士传统之影响;但骨子说来,其实是胡适自幼熏陶的儒家气质,是那种不酸不腐且温柔敦厚的最好的儒家气质。胡适虽批评孔家店,但自己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恂恂儒者。后来,许多人学胡适,只学成名后的他;误将他口中的反传统,既当真,又落实。结果,学了半天,没人学得岀胡适那种品格与气度。

胡适其实有两个,一是口中所言,一是内心深藏(深藏到未必自知)。

王鼎钧书中又载,一回,会议讨论“《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胡适才看到题目,顿时提高嗓门,言道:“《红楼梦》哪有艺术价值!”理由是,“《红楼梦》没有Plot(情节)”,他说他住院检查身体的时候,朋友送他一本《基督山恩仇记》,这本小说有Plot,好看,那才有艺术价值。

胡适这话,说得好。因为这话,非常“胡适”!

依显性胡适之所言,小说得像《基督山恩仇记》那样,才算好看,才有艺术价值。但可怪的是,明明这么好的小说,以胡博士之好学博闻,为何要那么晚年且还是朋友所送,他才首度阅读呢?更可怪的是,明明《红楼梦》无啥艺术价值,但胡博士怎么又反复翫读,终至成一“红学专家”呢?甚至,今日胡粉甚多,胡适专家亦伙,胡适资料更是卷帙浩繁,大家不妨去查一查,或是猜一猜:五九年之后,直至六二年去世,适之博士若闲暇无事,寻常翻阅,或与人闲聊,会较多是《基督山恩仇记》呢?还是《红楼梦》?

说到底,《基督山恩仇记》,是他口中所言,是“全盘西化”的胡博士的脑;《红楼梦》,则是他魂魄深处,是“温柔敦厚”的胡适之之心。

“全盘西化”的胡博士,大家都熟,就毋庸赘述。至于“温柔敦厚”的胡适之先生,且容我越俎代庖,代说几句他始终没说也未必能说的“心里话”。

首先,中国的小说,和西方小说,根本体质不同。

中国小说,向来不重视那种紧密的、环环相扣的、充满戏剧张力犹如好莱坞电影式的所谓Plot。传统小说,当然会有情节,有结构,更有布局,然而,都不会是那种令人兴奋让人紧绷使人喘不过气的漩涡式叙述。中国最好的小说,必然是处处闲笔,让人有光阴徘徊,有风景无限。换言之,最好的传统小说,定然是意趣盎然,多有诗心。

被唐诺、朱天心等人誉为“海峡两岸小说第一人”的阿城,就曾说过,《红楼梦》之所以为中国古典小说之顶峰,其因素,就是“诗”。这不单指小说里俯拾即是之大量诗句,更要紧的是,“曹雪芹将中国诗的意识引入小说。”

诗,是中国人的开豁与解脱;“诗的意识”,是放得了,宕得开;是眼前当下,一切俱足。“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影入深林,复照清苔上”,无前无后,无始无终;不必原因,不用结果。当下这一刹那,自成其大,便有其好。佛经有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正可借来说明诗之当下饱满。于是,你读《红楼梦》,单读一回,也好;随意翻到某页,朗声而读,顿觉口齿留香,满室芬芳,更好。

其次,中国是诗的民族。

诗的民族,意思是,中国文化每一区块,皆有诗之意识。西方文化,譬如百米竞赛;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争竞者瞬间爆发,铆足全力;观众屏气凝神,紧张刺激;大家关注者,唯终点何人胜出耳。中国文化,却似登山;可锻炼体魄,可登高望远,也可闲散身心,更可不为了什么,纯粹只因今日有着好心情。同样地,登高可以攻顶;可以中途力竭而后返;也可走走停停,沿途赏玩;更可曲径通幽,一步一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然后,伫足回望,满目青山。这满目青山,就是诗。

正因是诗之民族,所以,即使死生交关如赤壁之战,曹孟德也依然横槊赋诗,临阵安闲。也因此,此役灰飞烟灭,《三国演义》却不疾不徐,先去敷演那饶富趣味之孔明借箭,正引人入胜之际,偏又宕开,转而铺陈那长长一篇《大雾垂江赋》,“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更因此,京剧有《借东风》一折;孔明借罢东风,不容于周郎,遂安排赵云来接;接驾之事,其实紧急;但赵云出场,却只见英姿飒爽,舞台上威风凛凛地来段起霸。台下观众,也只关注这扎靠大武生之手眼身段,利落帅气之处,还不时要爆岀个好!

曹孟德是诗人,《三国演义》有诗意,《借东风》则是一片诗情。即使京剧台下,也是一群诗性观众:他们无人悬念孔明安危,不受Plot束缚;他们在赵云起霸之际,凡事宕开,当下自足。所以,中国是诗的民族。这诗之民族,将诗之意识引入小说,于是,中国有了《红楼梦》。

胡适之先生,生前死后,令人思之不尽;因为,他的一生,最得诗教“温柔敦厚”之旨。他这温柔敦厚之人,骨子里,其实是个诗人。既是诗人,在内心深处,眷恋最有诗之意识的《红楼梦》,不亦宜乎?反之,你若以为,《基督山恩仇记》这种强调Plot的小说,当真会触动适之先生的魂魄深处;那么,我只能说,你实在太不了解胡先生了!

(作者系台湾作家、学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