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穿越小说写手到《建党伟业》编剧
董哲,《建党伟业》编剧之一,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却在毕业后,除了专职工作外,还业余从事了一份与自己专业几乎是毫无关系的“副业”——写网络小说;凭借高中时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在一番痴迷后,他居然成为了唐史粉丝中的一员,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对于中国近代史,他似乎也了如指掌,在被选进《建党伟业》剧组后,被导演黄建新赞为“可以说出近代史上每天发生了什么”。
文、图/记者 赵琳琳(除注明外)
董哲是个胖胖的小伙,他身上似乎留存了很多理科生的影子,不过,言语之间却能充分感受到他对于历史的那份痴迷,无论是信口拈来唐朝旧制,还是随口提起民国时期所使用的某一口径的大炮、枪支,他的兴趣点会一下被引燃,立刻兴奋地开始滔滔不绝。董哲谦虚地说,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实际并不高,几年前被韩三平选中进入《建国大业》剧组也仅仅是因为大家“很有缘”,不过,对于《建党伟业》的剧本创作构思,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希望这部片子能够传达出一种文化的理念。”
谈网络小说创作:
就是为了让人夸和让人骂
2002年,董哲开始在网上创作网络小说。董哲可算是第一批网络写手,而那时候的网络写手脑海中还没有“点击量”、“VIP章节收费”等概念,纯粹是一种出于对文学创作本真的热爱。写手们在网络上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们对历史、现在、未来,对生活、情感、人生最真诚的想象和态度都浓缩在每天数千字的耕耘中,如蜜蜂般忙碌一番后,最兴奋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粉丝”从几个成长为几十个,“有时候会有几百个关注,这就足以让人兴奋上好几天”。
董哲告诉记者,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初中时代,“以前上中学时候写小说,最多只能有一两个读者;但是后来在互联网上写小说,一上来就可能有100个读者。”“对于写东西的人来讲,我们写的东西永远是为了给别人看。”
在网络上耕耘近10年,董哲产量并不高,他说自己也就写成了三四部小说。如今追忆当年创作网络小说的经历,董哲说,那段经历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字功底、故事结构构思、悬念设置等方面的历练,更多的是获得了一个开阔的视野、一份专注的态度和一种冷静、从容的心态:“在网上写东西的人,如果你怕被人骂,还是不要写了。你写出来就是为了让人夸和让人骂的。”
谈角色“转型”:
本质不变,都是用文字来说人和事
董哲在电影圈第一次比较引人注意的亮相,是在几年前电影《建国大业》的一次研讨会上。因为是“党史发烧友”,他引起了导演韩三平的注意,受韩三平之约,他在电影剧组中的身份是“文学副导演”,而这一次,他的身份是电影《建党伟业》编剧。
从草根味颇浓的“网络穿越小说写手”,到受到全国观众瞩目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建党伟业》的编剧,这样差别巨大的身份变化是否昭示一种“转型”?“不算吧。”董哲对记者说,他甚至反问道,“左右都是写字,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一个挣得多点,一个挣得少点。”不过,他也表示,最大区别来自于,所创作的文本,其体裁、模式都有区别,不过写字的本质没变,“你是用文字来说人和事,不管是在网上写小说,还是去创作一个电影剧本,都是在用文字来说人和事。后者难度可能更大一些。网络小说空间足够、时间足够。而电影空间有限,时长有限。”
董哲是个历史迷,尤其痴迷汉唐历史。谈及唐史,他脱口而出说,“我们圈子是唐粉的圈子。”不过,这项爱好似乎和董哲本身学习的自动化专业风马牛不相及。一个理科生为何会如此钟情中国历史研究?“我觉得现在可能学什么并不特别重要,大学学习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需要去摸索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积累习惯,同时,在这个平台上去初步尝试、接触和窥视社会。虽然这时你还未完全走上社会,但你已经离开家庭,开始独立面对社会。”董哲对记者说,就他的求学经历而言,感触较深刻的一点是,由于书读得杂,他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
谈《建党伟业》:
那时的人有我们无法企及的对理想的真诚
谈及《建党伟业》一片,董哲说,自己并不希望观众更多将其当做一部历史片看待。“它描写的是那个时代,我觉得大家应该更关注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这个片子可以励志,你应该看一看那个时代的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当然,并非鼓励你去效仿这种状态,而是这种状态对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一种什么样的启迪。”他说,自己更希望借助这部电影来表达一种文化上的理念。“包括里面所有的人物,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印记,这个印记无论你今天如何去解读都可以,但是如果你希望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或得到一些启示,那么,我觉得你可以在这部电影背后回顾和反思中国那个时期走过的那段历史,看看那个时代的人身上有什么是你没有的。”
董哲说,就自己而言,在创作这部电影剧本的过程中,一直很深刻地认为,那个时代的人,也许有着当前这个时代的人们远远无法企及的对于理想的真诚态度。“无论哪个时代,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好,希望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这四个理想都应是一种非常善良、真诚的理想。”
此外,董哲说,希望借这部影片来表达的另外一点是,那个时候的很多人,对所做的事情怀有一种真诚的态度。“中国共产党能走到今天,我觉得很重要一个因素,因为其做什么事情都比其他人专注。”
对于如何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表达一段从溥仪退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跨度颇长的历史,对于这当中出现的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何去串联、安排和呈现而尽力避免纷杂,董哲表示,这段历史的脉络,所有的人物和事件在自己的脑海中非常清晰,但自己在表达之中也确实感受到了局限性,作为创作者,在表达上面临选择的局限性;作为电影体裁,它有时长的局限性,这两个局限性同时存在。而对于创作这一剧本最大的挑战,董哲则坦言,就是如何去确立结构,如何将自己想说的事情说明白。“这个事我明白,但我说了以后人家不明白,这就很失败,好在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明白,还是有能看明白的人,这点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他有些调侃地说。
对话
从《建党伟业》能看到
中国电影观念的进步
广州日报:你很关注《建党伟业》的票房吗?票房情况会不会对你有很大影响?
董哲:当然票房越高越好。电影制作者肯定都会比较关注票房。其实,票房对我本人倒没有太大影响,我不是投资出品方。但这毕竟是自己参与制作的东西,很难说大家究竟会如何去看待这部电影,我想,好与不好的评论都很正常,这些具体的评价无法评估,但有一点很客观,那就是关注度,而票房是关注度的直接经济体现。
“拒绝大家品评不现实,拒绝评价的心态不健康”
广州日报:作为编剧,你一定希望这部片子关注度越高越好吧?但高关注度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可能大家众说纷纭,正负面评价会接踵而来,你关注这些评论吗?是正面评价多,还是负面评价多?
董哲:我几乎每天都在上网,因此,每天都在关注。但具体哪类评价多还不好说,一般而言,类似这种文学创作或影视剧创作,拿出来就是让人家品头论足的。拒绝大家的品评是不现实的,拒绝评价的心态也不健康。
广州日报:到目前为止,这些评价当中,有没有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董哲:就正面而言,有一种评价给我印象较深,就是认为能够从这部片子中看到中国电影和电影观念的进步,甚至是看待历史和回溯历史,以及去理解历史的观念的一种进步。能够从这个电影里看到电影和电影观念进步,这让我们感到高兴,因为我们的努力有人看到。反过来说,也有一些负面评价会让人比较难受,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在评论,我们的难受在于,此类评论仅仅是让人难受,却没有任何价值。我们比较喜欢的负面意见,是能够从各个方面促进我们的创作和制作工作的,这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
“不能跟着每个观众的意见走,否则最后就会迷失自己”
广州日报:刚才你谈到一个很重要的正面意见,是有观众评价,从这部影片当中看到了电影观念的进步,你如何理解?
董哲:就是你从哪个角度来拍这部电影。如果你的想法是,就把它当成一个事情说给观众听,听不听是观众的事,这样的创作观念在当下是无法让观众接受的,观众想听的是:第一,你讲的人和事和他们今天的生活有没有契合;第二,你的表述手法能否让他产生共鸣,如果你始终是自说自话,观众也在看自己的,不能被你感染,那就很失败。创作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原则:第一是你写给谁看;第二你表达谁的东西。就后者而言,你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你表达的是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点上,任何人的观点你都可以听取,但你不能跟着每个观众的意见走,如果是这样,最后你就会迷失自己。
“今天的电影是拍给所有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生活在非常快节奏的社会里的观众看的”
广州日报:看过这个片子会有个感觉,尽管容量很大,时长不短,但电影本身节奏快,并不冗长,如何做到这一点?
董哲:这就是现代电影模式的魅力。就这部电影而言,我们剪出的镜头达到近2400个,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路看过来,你不会觉得它枯燥,永远是你跟不上它的节奏,而不是你要停下来等它的节奏看完。所以说这是现代电影模式。相比而言,小说和电视剧就不会这样。
今天的电影是拍给所有生活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生活在非常快节奏的社会里的观众看的,认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拍摄手法充分考虑到了现在观众的生活节奏和信息摄入量,也许在20或30年前,观众的信息摄入节奏是一本书、一张报纸,但是,现在,观众的信息摄入节奏是一个搜索引擎,用搜索引擎搜索四个关键字,可能会出现上万条信息,这种信息节奏下培养起来的观众,如果你拍出一部用七八百个镜头拼出来的2个小时的电影,谁会有耐性看下去?因为对他而言,你那个信息传递速率太慢。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