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守住传统昆曲的魂

2011年06月23日 10: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记者 屈 菡

“我们不计较报酬,坐火车到北京演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传字辈’艺人的看家戏、把真正的昆曲演给看惯现代昆曲的观众。”6月18日晚,北京恭王府戏楼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里正进行着一场特别的演出。参加演出的苏州昆剧传习所教师剧团的演员年龄大都在70岁以上,他们花费一生心血继承传统昆曲,不曾删改、不去媚俗,把原汁原味的昆曲保留至今。

昆曲600年,一路走来不易,而这10年间的变迁,更是让人感叹。“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很多人还不知昆曲为何物,而如今已经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懂得欣赏昆曲。”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说。10年里,昆曲从冷寂转为热闹,但是在热度中依然有着忧思:当经过时尚加工的“转基因”昆曲充满舞台时,古老传统如何生存、传承,原始基因怎样得以保护、繁衍?

延续昆曲根脉的“传字辈”

尽管厚重的脂粉已遮掩不住岁月的痕迹,但当她步履袅袅、抚琴吟唱时,观众完全想象不到这是一位76岁高龄的老人。这位“继”字辈传人柳月珍,在传统昆曲折子戏《楼会》里所流露的优雅让人惊叹,这不单是某个刻意的眼神和手势,而是生在心上、淌在血里的昆曲精髓。

正如柳月珍一样,这些老人所承载的是昆曲近百年来的流转传承。90年前,在昆曲几近灭亡之时,苏州曲界名流集资创办了“昆剧传习所”,教授出了新一代昆曲人才,这就是昆曲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传字辈”艺人。他们艺名第二个字都取“传”字,意味着将承担起把昆曲传下去的使命。其后的“继”“承”“弘”字辈都是“传字辈”的嫡传弟子。

1981年,苏州昆曲剧院原团长顾笃璜重建昆剧传习所,邀请“传字辈”艺人及其弟子向年轻演员授艺。而今,由“继”字辈和“承”字辈为主的演员组成了昆剧传习所教师剧团,在遍地改革创新和适应现代审美昆曲的包围中,他们一直坚持保护传统昆曲,传播古典审美。

传统昆曲基因是创新之源

朱文元钻完“狗洞”走下台时,已是满头大汗。这位74岁的“承字辈”传人在《燕子笺·狗洞》一出中尽现丑角的妙处,用传统昆曲的高超技艺把一个目不识丁花钱买来的“状元爷”演绎得鲜活生动。

“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朱文元说,“狗洞”是昆曲名家徐凌云亲授的,他在舞台上演了50多年。然而让老人遗憾至今的是,这出戏他总共教过两个学生,可两人都先后离开了昆曲界。

昆曲传承中的遗憾何止一处。“老实说,传统的东西已经丢失了很多,昆剧在历史上曾有3000多出折子戏,‘传字辈’继承600多出,到‘继字辈’和‘承字辈’还有300多出,而如今连200出都不到了。”田青痛心地说。

“现在昆剧团里也有年轻人演《狗洞》,但把原本50分钟的戏删减到了20多分钟。”朱文元说,减少一大半的戏份,人物形象肯定会失去很多光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找到了海南的野生稻,才以此为基础培育出了新稻种。”田青以此比喻传统昆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传统昆曲就像历经风雨保留下来的一颗种子,是今后昆曲创新发展的重要根基。“很多人只看过发展之后的昆曲,却不知道昆曲的原貌,我们现在要把传统的昆曲展现给大家。”

如何能圆昆曲传承梦

除了折子戏,苏州昆剧传习所还在6月19日为观众献上了传统昆曲《牡丹亭》,演出严格尊重旧制,呈现出《惊梦》、《慈戒》、《寻梦》、《写真》、《诘病》和《离魂》6个折目。杜丽娘由马瑶瑶饰演,这位受到昆曲名家沈传芷、姚传芗亲传的旦角尽管在美国旅居19年,回国后也极少登上舞台,但当天仍以精湛的技艺震惊全场。

一桌一椅、5位演员、6名奏乐,却演出了“姹紫嫣红百花园,惆怅哀怨春闺梦”。尤其在《寻梦》一折中,没有任何道具,空台之上,马瑶瑶要演半个小时的独角戏,只见她凝盼含羞、轻颦浅笑、指点亭台、摹拟榆杨,创造出一个神化境界,摄住观众心魂。

“完全是按照老师当年教我的来演的,因为教得太扎实了,一辈子都忘不了。”马瑶瑶说。“对于真心热爱的东西,看到别人演得好,会高兴,可看到昆曲在偏离传统,心里就很难受、失落。”一直到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继而青春版《牡丹亭》到美国演出,才唤起了她心中隐藏多年的冲动。

现代昆曲更多是靠群舞、灯光、布景来衬托,而传统昆曲的妙处就在于用纯粹的表演把观众带入一种境界。“传统昆曲表演很辛苦,要把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肢体语言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对于如今已58岁的马瑶瑶来说,饰演一个16岁的小姑娘已经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今天我有胆量重新站在舞台上,并不是自己优秀,只是老师所教给我的昆曲几百年的精华,我没有扔掉而已。如果没有这些传统,我什么都不是!”

饰演春香的演员吕佳是这次演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1978年出生的她不仅跟老师表演传统昆曲,也曾随着青春版《牡丹亭》走南闯北。“我17岁开始演昆曲,那时往台下望去满眼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如今年轻人有很多了,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吕佳开通了自己的昆曲博客和微博,目前已拥有众多粉丝。“刚接触昆曲的人不妨看看青春版本,了解之后再欣赏老师们的传统昆曲。”

标签:昆曲 字辈 折子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