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他们去寻找救国之路;90年后,我们去寻找他们的足迹。
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档案馆的朱德的旧照、市民登记卡,到在俄罗斯滨海边疆档案馆的瞿秋白的笔迹、报告,我们行走、寻觅、解读。
今天,来自法制晚报社、腾讯网、北京交通台的海外寻档报道组全体成员一一向大家述说,自己亲身经历后最真实的感受。
明天,本报将揭开第一份尘封的档案,敬请期待。
百年穿越 还原历史真面目
2011年2月19日,国际航班飞离北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到一个宇宙奇点,通过它将展开一次奇妙的时空旅行。
作为海外寻档小组的头一拨儿,这一次的欧洲之行,飞行时间10小时,但是时空穿越的跨度会长达百年。尽管我们寻找的人物早已逝去,但从他们曾经生活、奋斗过的地方,从他们留下的珍贵档案,从与他们相知相熟的人物记忆里,我们也许可以还原一点点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个世纪的探索,尘封多年的故事,还有那些上下求索的先行者,告诉我们一段真实的历史。让我们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北京交通广播《行走天下》主持人 牛力
http://t.qq.com/niuli1039
祭奠马林 献上一束郁金香
马林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早在近一个世纪之前曾受共产国际委派,来华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而在其后,马林就渐渐淡出了中国人的“视线”。
2月21日,我们手捧郁金香花,来到阿姆斯特丹城郊的阿姆斯福尔德集中营,向1942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牺牲的荷兰英雄马林致哀。
阿姆斯福尔德集中营纪念馆馆长哈利·锐杰斯向我们讲述了当年马林在此牺牲的悲壮时刻:“战士们勇敢地面对死亡,无所畏惧,伴随着一股逼人的冷气,战士们相继倒在血泊中……”
多年后,正是郁金香怒放的初春,阿姆斯福尔德田野的鲜花,也再次为英雄的牺牲而哭泣。——《法制晚报》记者 李莎
http://t.qq.com/lishafawan
遗址虽倒 记忆却不会中断
作为海外寻档欧洲线报道组的成员,我奔赴荷兰、比利时和德国,重点围绕三个人展开:马林、王德维尔德和朱德。10天的采访,我们查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很多是原件。此外,历史遗址的寻访和历史当事人的直面也是此行的重要收获。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我们来到了社会党国际局的遗址,当年,社会党国际局主席王德维尔德曾在这里办公,现在已是一座高大的现代化写字楼,虽然原来的旧址已经在1965年被推倒,但历史的记忆不会就此中断。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 麻宁
http://t.qq.com/vivianmaning
轻启档案 亲触岁月的纹理
88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位身材高大的东方男子走进德国哥廷根市政厅,口袋里,装着来自柏林的车票。他签下“Tsu Teh”,将一张黑白照片仔细粘贴在了市民登记卡的左下角。
照片上的朱德身着西装,白色衬衣的领口外端正系着深色领带,干净的平头让他的脸神采飞扬。捧起泛黄的登记卡,西装上的细小褶皱清晰可见。
一个世纪前,爱国志士不远万里来到西方寻求救国之路;一个世纪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他们曾踏足过的土地寻觅那段战火喧嚣外的爱国情怀。
档案袋轻启,浮起细细尘土,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页页墨水画下的字符,就这样明晃晃地跳在了眼前。若非研究,此生恐难亲手触碰到他肌肤上的岁月纹理……
————腾讯网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刘倩文
http://t.qq.com/qianwen
二赴日本 追寻李大钊足迹
97年前的秋天,早稻田大学的一间再普通不过的教室内,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在认真地听讲。他就是李大钊,而周围的同学却是日本人。一个世纪前,李大钊带着救国救民的梦想远渡日本,学习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新思想。他身在东瀛,却心系祖国……
被时间尘封的蹉跎岁月由先辈书写,而追寻历史的道路则铺满了后人脚印。
3月11日的地震让日本沉浸在伤痛之中,也让我们的寻档之路变得遥遥无期。一个多月后,我才得以再次来到日本这片疮痍之地。4月30日,作为海外寻档报道组的一员,我二度坐上了飞赴日本的班机。
沉浸在岁月的回音中,梁启超办校时朗朗的读书声萦绕在我耳边;徘徊在历史的文字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干涸的墨迹浮现在我眼前……
——《法制晚报》记者 赵展
http://t.qq.com/lereal
花神咖啡 周恩来在此读书
巴黎初春,左岸的花神咖啡馆,萦绕着我们对青年时代周恩来的寻觅和追忆。
90年前,周恩来曾在这里阅读英文版的《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学说》,并在书上写满了旁注。90年后,在咖啡馆二楼一个靠窗的角落,以咖啡代酒,一群中国年轻人轻轻碰杯。身边金发碧眼的人们不会想到,这是为了周恩来。
曾几何时,年轻的周恩来,一定也如我们一样坐在窗前,看着让人浮想联翩的圣·日耳曼大街。
山川依旧,往事如烟,岁月把周恩来与花神咖啡馆变成了依稀的故事,而这故事最终凝固为巴黎市政厅纪念牌上的一句话——“政治家周恩来经常在这里做客。”
——《法制晚报》记者 王晶晶
http://t.qq.com/wangjingjingFW
史在当代 憾却鲜有人问津
在法国采访时,不止一次地听当地人说,他们保存了那么多资料,而且很珍视这段历史,因为他们想证明,在中法两国历史上,法国对中国不是只有索取,他们也曾经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过积极的环境。
我们在蒙达尼小城采访的时候,这座小城曾经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中国留学生,到处都有关于那段历史的记录,但如今却鲜有人问津,而我们采访的意义也在于此: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北京交通广播《1039新闻早报》主持人 顾一菲
http://t.qq.com/guyifei1039
解开绳结 “饿乡”往事渐浮现
从未想过自己会到俄罗斯,海外寻档活动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寻找中国建党的历史让这段经历尤其难忘。
每当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待档案馆开门,柜子上一摞又一摞新提出来的档案已经在静静地等待了。
解开包裹档案的绳结,总是有着难以言喻的心情。曾经的鲜活故事就在这里,如今的未解之谜也在这里。
翻开泛黄的档案,浮现的是九十年前一位位早期的共产党人。在档案馆里,我们看到了从中国远赴苏俄的张太雷、俞秀松和瞿秋白的笔迹和报告,那个年代的俄国,被称为“饿乡”,没有吃也没有穿,他们和我们一样年轻,却有如此大的勇气,敢于走向没有路的远方,心中充满崇敬。
——《法制晚报》记者 林晨音
http://t.qq.com/linn25
寻找档案 实如大海里捞针
在海参崴档案馆寻找档案的过程是大海捞针般艰苦的,因为没有相关的资料,档案馆也从来没有接待过来查找相关资料的人员,我们只能要求档案馆将1923年之前只要有关中国革命者在海参崴活动的相关档案全部调出,然后逐一查找我们需要的内容。
对海参崴海洋大学的阿列克赛教授的访问,是一段收获颇丰的采访。访问中,除了找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内幕,我们还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艰辛过程,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共党员,我深受教育。
——北京交通广播《1039新闻早报》
主持人 赵鹏 http://t.qq.com/zhaopeng420
少年笔记 越百年共通心灵
兴奋,这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和索尔仁尼琴的家园,历经命运沉沦,永远凝视苍穹大地、森林河流;伤感,老人回忆峥嵘岁月,苍老的声音发出微弱的腔调,偶尔激愤却挥不去明日黄花的喑哑凄凉。
俄罗斯寻档之行在兴奋与伤感间穿插前行,有天看到20岁出头的邓小平的笔记本,稍显稚气的笔画和语句,让同样年轻的人们兴奋起来。历史不再是被封存的发黄故纸,而是人类共通的命运和心灵。
——腾讯网新闻中心高级编辑 白伟志
http://t.qq.com/weizhibai
百年石壁 浮现另一个面庞
距离采访结束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而短短的7天行程仍仿佛出现在昨天……
当我站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前,双手触摸着这座上百年的石头墙壁,看着镌刻在上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头像,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大浪淘沙,凸凹自现,此行不仅仅是一次采访工作,更是给了我一个了解历史的另一个面庞的绝好机会。
此后的7天里,我在档案馆里翻阅了大量的俄文、英文档案,看到了上百张泛黄的黑白照片……
——北京交通广记者 张瑞娟
http://t.qq.com/dangligedangzhang
退役军舰 “看”尽百年世界
4月初的圣彼得堡并不显春季,阴霾的天空压在宽阔的涅瓦河口上,凉飕飕的海风拂过,让河边的游人裹紧衣服。
如今,那艘“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悄悄地停靠在涅瓦河边,目睹人世兴衰繁华。
虽历经近百年,它的炮口仍对准着河对岸的“冬宫”。如今再看它的意义,则需要在档案中慢慢寻觅,而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北京交通广播《单聊那些事》主持人 桑丹
http://t.qq.com/djsangdan
冒雪查档 穿梭历史与现实
我们曾冒着鹅毛大雪去到位于莫斯科卫星城克拉斯那哥尔斯克尔的莫斯科国家影像档案馆查找影像资料。最高气温零下九度的冰天雪地即便对于北方人的我也是一种难得的感受。
我们还曾沿途体验了莫斯科地铁、火车等不同的公交出行方式,融入到普通莫斯科人的生活当中。
在档案馆里,我们能通过文字资料了解曾经的历史,通过影像记录回顾曾经的雄壮与激昂。
而走入地铁,我们又能通过普通莫斯科市民的表情揣测他们的谈话,通过服饰与精神状态感受他们现在的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莫斯科之行变得愈发美好而难忘。
——北京交通广播《新闻直通车》主持人 刘甜甜
http://t.qq.com/lttzwt
重温历史 让人心褪去浮躁
冬末春初,我随海外寻档报道组赴莫斯科采访。短短一周的时间,短暂而忙碌。我们先后探访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等地,寻找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档案资料,还有幸采访了卡尔图诺娃、祖波夫等重量级专家。
再次学习中共早期历史,重温那段岁月,让我的心渐渐褪去浮躁。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 黄河
http://t.qq.com/bugtogod
半月行程
我们在莫斯科半个月的行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档案馆度过。
想进到这里面看档案极其简单,只需要所在单位开介绍信,说明查看档案的原因,就可以申办阅览证,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如果想把档案复印,需要单独付费,我们选择了更便宜和快捷的方式,把寻找到的档案集中拍照保存,按每小时8000卢布收费,合人民币2000元。
“这些档案,你们看一年也看不完。”馆长跟我们开玩笑。
中心的绝大部分全宗都已经对研究人员开放了,但仍然有一系列档案没有解密,“不排除未开放的档案中,会有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内容。”馆长说,“这些涉密档案开放的时间,需要总统决定。”
——《法制晚报》记者 陈昆
http://t.qq.com/chenkunart
赵鹏
刘甜甜
桑丹
顾一菲
刘倩文
李莎
陈昆
麻宁
林晨音
牛力
王晶晶
赵展
黄河
白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