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老广州的“独立”意识

2011年06月05日 14:50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市井

□马啟亮

得益于亚运会的举办,广州市区内很多景点都被修葺一新。我较感兴趣的是城隍庙与小北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州“城”的历史,装饰着这座城市的门面。

广州城墙在宋代之前的具体范围,文献语焉不详,考古发掘亦未深入。例如,南越国城墙与其后的三国步骘城,相互间是否有沿用,后者有否在前者基础上扩建;唐代西城及蕃坊范围如何;南汉时是否因成为都城而大规模扩建城墙,其具体范围如何,等等问题,都有待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入,与历史文献的进一步稽考去解答。北宋,建子城、东城、西城三城,其范围已大致能考究清楚。至于明代与清代的城墙,基本是一个系统,中途历经数次扩建,直至民国初年拆毁,是广州最晚近的城墙,也是广州历代城墙规模最大者。其中的小北门,亦诞生于此时。

明初城墙北扩,从宋代的豪贤路-越华路扩展到越秀北路-越秀山-盘福路一线。北城墙以镇海楼为中心,其东面有小北门,西面有大北门。小北门位于今小北路与越秀北路交界处,即小北花圈的十字路口;小北路穿城门而出城,即城门与小北路垂直,而与越秀北路-镇海路(今越秀公园内)在同一线上。今日重修的小北门,实际上变成了与越秀北路垂直,与小北路在同一线上,偏离了90度。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重修的小北门是建在越秀公园东门基础上的,这样既装饰了公园东门的门面,又实现了古城门重建之举,可谓一举两得。只是大家最好能知道,此小北门与历史上的小北城门,实际上略有偏移。

小北门旁侧还有仿古城墙的“宽兜巷”;而在新城门的不远处,越秀公园的深处,旧城墙不同程度的保留着。

有城墙则必有城隍。城隍伴随着城市而生,都城、州府、县各级政治中心,多有城隍。城隍分担了地方官的部分功能,在信仰层面(广义上属道教系统)对治下百姓以庇护。广州的城隍庙,实则在清雍正间已由府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为广东最高城隍,俨然将广州作为广东“首都”而看待,而与京师都城隍庙一个级别了。据我所知,仅北京、西安、广州的城隍为都城隍。北京是首都自不用说;西安是历史上重要都城,级别高也很正常;唯独广州,一个府城、省会级别,却拥有都城级别的城隍,亦可见广东或说岭南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岭南长期潜伏的一种“独立意识”,即区域化、地方化的痕迹在岭南非常明显,自成一格。庙内的三个城隍爷,居中的主神乃南汉开国皇帝刘;在主神的左右两侧,是明代名宦海瑞及杨淑山,二者皆未在粤做过地方官,但均以清廉正直著称,都是中央大官。不用广州府或广东省的著名地方官,而选用地方割据政权的帝王做主神、用中央大官做副神,可见其受“独立”意识的影响,并向都城等级看齐了。

这种“独立”的意识延伸到后代,其实是一种“自主”的精神。例如,广州的事务广州人做主,政治上并不那么的随大流;总要提出一点反对声音,捍卫地方或个人的利益,等等。惟其如此,在清末民初这个大变局中,广东一隅才会涌现如此之多的救国志士、革命先驱;亦惟其如此,在举办亚运会的今日,广州人才那么敢于提出一些反对批评的声音。粤人不好政术,但爱政治权利,就体现在此。

标签:广州 隍庙 意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