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小玲)在第21届全国图书博览会零售馆内,原定下午一点开始的签售因故推迟了一小时,读者没一个离去。当签售主角、著名剧作家、作家苏叔阳出现时,读者给予热烈的掌声——一切源于对这位老作家的尊重,以及对《中国读本》的喜爱。
《中国读本》的雏形是苏叔阳上世纪90年代初创作的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主要是向高中以下年龄段的孩子们介绍中国版图、领土、思想、伦理、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在写作过程中,他被查出得了癌症。不过,这并没有吓倒他,他竟然陆续写下了300万字,其中包括《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这部作品入选了“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后来有关部门希望他写一部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中国读本》。 “要不要写呢?我开始很犹豫,”苏叔阳回忆当初的情境,“因为那时我的健康状况很糟糕。为此,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最后的意见是,这本书值得去写。 ”
创作的过程很辛苦。苏叔阳发现,自己过去知道的、明确的东西下笔时却不一定准确;而且,新的知识不断涌现,需要大量时间去吸收消化……不过,他坚持下来了。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他拖着病体几乎跑遍国内的省级博物馆,翻遍了最新的考古报告,终于,一部写在医院病历纸上的厚厚初稿完成了。书中关于历史的论述部分都是他原创的。“作家个人要对阐述的观点负责,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意思,历史读物也要写出特点和色彩,能引发读者去思考问题。 ”
苏叔阳撰写的《中国读本》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读本体文学”。这部将中国五千年历史和文化浓缩成十几万字的普及读物,文字生动,引文和解说细致到位。以西方文明发展史为参照线,将中华文明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与之对应,在占有大量历史档案和素材的基础上阐述了独特的历史观。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截至目前,以15种文字出版发行的《中国读本》在全世界已发行1200多万册,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图书,并被西方社会视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必读书,“让全世界听见了中国前进的脚步声”。因“以一人一书之力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卓越贡献,2010年7月,苏叔阳荣获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艺术特别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今年,年逾古稀的苏叔阳再次对《中国读本》进行修订。他坦言:“我这后半生都得交代给这本书,时时变化的现实的鞭子会不断抽打我的灵魂,只要我还想 ‘与时俱进’,我就得修改本书,直至我与书共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