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单薄浮泛!人民日报批“乡村爱情”缺乏农民情感

2011年05月24日 08:53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乡村爱情”缺乏农民情感

刚刚在北京卫视热播的《乡村爱情交响曲》再次成为了观众的收视话题。客观而言,“乡村爱情”系列创作团队多年来始终关注当下农村新生活与新变化的执著精神值得肯定。然而,从农村剧肩负的社会责任、艺术使命和审美理想层面而言,“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又显得单薄和浮泛,难以彰显农村剧的真正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

反映农村现实是农村剧与生俱来的使命。当今农村和广大农民面临的现实困难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困扰着今日乡村的发展,“三农”问题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农村剧艺术至少应该直面现实,至少应该穿透生活、回应时代。但“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中少的是对当下农村现实的艺术呈现,却多了些“无处不恋爱”,甚至“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非主流景观。面对诸多民生艰辛,农村剧应当给观众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与抚慰忧伤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和温暖。

爱情是该系列作品的主题,然而即便是表现乡村爱情生活也有浮光掠影之感。譬如,同样是表现乡村爱情生活,早期农村剧《篱笆·女人和狗》中枣花与铜锁之间的情感命运带有鲜明的时代变革印记;农村小说《小二黑结婚》中小芹和二黑之间的婚恋生活预示了法制婚姻的必然时代走向。反观“乡村爱情”系列中刘英、玉田、小蒙的爱情生活到底彰显了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到底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怎样的精神诉求?我们观后恍若雾里看花。刘英们的情感只是表象的真实,没有将应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高度挖掘和表现出来,所以其艺术韵味和历史真实与枣花们相比具有很大的落差。

“乡村爱情”系列无论在现实书写,还是在人物形象和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亟待改进。农村剧不一定非要土到掉渣、非要书写苦情戏,但农村剧绝不能失去“农民情感”和“乡土情怀”,这是它应有的底色。浅尝辄止的反映姿态,不会创作出令人心颤神凝和化世导俗的优秀农村剧。(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薛晋文)

“乡村爱情”是一部轻松喜剧(党旗礼赞)

《乡村爱情交响曲》作为一部轻松的喜剧,它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塑造的人物非常贴近生活,贴近农村。比如几包红糖引发的老四和刘能的较量,让人们看到农民身上既可爱又可恨,既朴实又狡猾的性格,刘大脑袋被一个小秘书忽悠得团团转,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一直对自己没有清醒认识,活得自大而盲目,贪图阿谀奉承不注重个人素质的真正提升,做事从来只追求形式不在乎内容的私企经理的形象。“乡村爱情”系列对人物的刻画很准确,看到这些活生生的小人物,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这些人物的身上或许存在某种劣根性,但是他们生动、真切,这是真正贴近人心的电视剧。

“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是给人减压的喜剧,并不是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因此要求它“反映现实”、反映农民所面临的困境是一种错位,这不是一部肥皂剧所能承担的。此外,现在电视剧已经非常丰富了,类型很多,格调也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喜欢青菜非说青菜不健康,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某些专家批得狠,而爱看“乡村爱情”的观众仍然很多。

为什么有人说“乡村爱情”有点“咯吱人”?其实“咯吱人”是近年来小品、相声共同的问题,缺乏讽刺的力量就只好“咯吱人”了。因此,和赵本山《卖拐》那样不但给人带来欢笑,也能引人深思的作品比起来,喜剧“乡村爱情”要简单得多。(百度贴吧网友 俺要甩两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