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录成多年来醉心于西部题材的创作。他的作品以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中国画随时代而新的探索为特点,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为当代中国画坛所瞩目。
表现西部生活的作品很多, 成就了很多优秀作品和大画家。但我们不能只依赖前人已总结的程式规律和表现方法,而应当使自已整个身心投入自然、体悟自然,从而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张录成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他摆脱了人们争相追逐的或急功近利的“热闹”场面 ,而是常年奔走于天山雪域、戈壁沙漠,甘于寂寞,深入生活。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独辟蹊径,画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深度、表现技法独特、构成新颖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砌,不是只为形式上的新奇,更不是张冠李戴“拼接”式的“制做”画面,只图表面效果。而是用大写意的手法泼洒生活的积累,展示地域人文岁月的积淀,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从坚实雄厚的生活基础与绘画基础上探索,使作品充盈一种独特的广阔、雄浑、苍茫的边塞诗意,作品中表现的古道落日,戈壁荒漠中胡杨枯柳的苍凉悲壮,草原牛马、骆驼、生灵的野性张力,有一种超越表相,切入文化本体,在当代多元文化多重性上展开,使作品既有浓厚的地域性,又有鲜明的时代个性,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这片广袤苍茫 、亘古天地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他的《塔克拉玛干野驼》、《跨越》、《古道佛光》作品,以大写意的手法,用枯笔焦墨,倜傥不羁地泼洒出群驼群马的姿态神力和撼飚气势,中锋勾其扼要,点、线、面反复交错的善用,调动笔墨的内在能动性,既形象生动又触摸现实,赋予了天山南北沙漠古道、草原风情地域性特征。传统笔墨的锤炼,不仅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他探索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酒泉,从小酷爱绘画,以此特长招入新疆军区,在大草原大沙漠里生活了近20年。他爱马、爱牛、爱骆驼,于是一头扎进更偏远的军马场,那些马、牛、骆驼、真正成了他的伴侣、兄弟、朋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张录成知之好之,更乐此不疲。近年来,他又不断走出来,求画学于巴陵岳阳,游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诸名家, 画艺更见精进。30多年来,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深知画马、牛、驼之形容易,画出其“神”,画出其高格调和文化品位却不易。于是,他强调读书临帖锤炼笔墨,临习历代名家碑帖,提高书法水平,这几乎成为他的日课。他研究牛、马、骆驼的解剖结构,细心观察和体悟其奔腾、跳跃、咆哮、站、立、卧的姿态和神情。他画的速写以万计,见其学勤,使他对物象的一切皆了然于胸。而且,他还对中外动物研究的学术著作,研究各种动物的生、长、肓、亡的过程,以加强对动物的深刻理解。可以说张录成是一个重在研究绘画对象、了解绘画对象的一位画家。所以,他画起画来下笔准确、形神自生,并把自己融入其中。他的画极富有个性,画面弥足的张力雄浑厚重、苍茫深沉。并以其鲜明的风格,极富艺术魅力的佳构为当代中国画坛所瞩目。 此外,张录成的作品在追求传统审美的同时,又不断吸收现代水墨的营养,纯化笔墨、解构笔墨,并将之抽象化,使画面营造出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气魄。他将现实生活中真切的心里感受融入强化笔墨之中,高度提炼、概括以达到艺术升华,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同时,又强化作品整体结构特征弱化细节描绘,注重文化蕴藏而略其具表象,显示出他的秉性与修养,呼唤对西域古道、天山草原文化乃至人生命运的思索追问。 张录成对西部题材的探索,已臻上一条宽阔的大道,我们祝他走得更高更远。
刘大为(中国美协主席)
201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