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著作:易中天通俗品读汉代人物

2006年06月22日 14:4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卜昌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近日,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所著《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一书热销,连续盘踞全国各大书店文艺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该书由易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演讲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稿结集而成。由于他的讲解摒弃专业术语和枯燥文言,以通俗易懂的讲演手法,不仅从容再现西汉前期风云变幻大历史,还生动地刻画出刘邦、韩信、晁错、袁盎等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受老百姓喜爱。因为喜欢他的讲座和书,一些观众和读者甚至自称“易粉”“乙醚”。易中天表示,讲历史,品读比普及重要得多。

■易中天

品读比普及重要得多

易中天本来是研究古典文学的,后来又转向美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由于并非是历史学的研究者,易中天刚刚在央视《百家讲坛》露面时,曾遭到一些观众的质疑,怀疑其讲解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但是不久后,笼罩在观众心头的疑虑迅速消失,易中天通俗易懂、风趣活泼的演讲风格受到欢迎。对此,易中天说:“坦率地说,我并不是从事历史学研究的,但我早有声明在前,我这是非专业学者讲给非专业人士听的,即我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对历史感兴趣但又知之不多的普通读者。因此,那些试图从我的书中获得学术知识的行为是徒劳的。”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类似这些有趣、形象的解释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随处可见。之所以如此解读历史,易中天自有道理:“过去的很多历史著作如《史记》《后汉书》等,对普通读者来说艰涩难懂,而历史学家又远离他们。在我看来,应该有一些学者向大众负责,但这种负责又不是用‘普及’来概括的,因为普及是只要把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就行了,而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我用的是品读。我认为‘品读’比‘普及’重要得多的,‘品读’是要去品味、去阅读,就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人性解读,能找到里面能给现代人以启迪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策划者

让历史成为大众的历史

对于该书的热销,策划者季晟康说,去年《刘心武揭秘》风行书市的事实让他意识到,一股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国内兴起。“要引导人们回归经典,除了现存的经典名著外,还需要一种新的形式。去年同样是从央视《百家讲坛》走下来的《刘心武揭秘》就是一个有效而鲜活的例子。”

在季晟康看来,易中天的“品读汉代风云人物”讲座寓深刻的道理于通俗易懂的历史典故中,与《刘心武揭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易中天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把读者了解历史的门槛放低了,让历史成为大众的历史,不再为少数历史学家独享,品读的方式完全跳出了很多历史著作过于艰深的怪圈。

■读者

评判历史人物反脸谱化

一名自称为“易粉”的读者说,易中天在品读中善于用自己的语言翻译正史,但同时并不戏说;融现代语言于古代生活,也不牵强,“比如‘朝廷派人去查吴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你小子浑蛋!我和你哥是哥们儿,你居然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等等。试问你上历史课时听过这样的讲演吗?”

另一位自称“乙醚”的读者说,易中天在品读人物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轻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他的品读打破了传统品评历史人物“脸谱化”的模式,尽量地还原历史与人物的本来面目,把人性当中矛盾而复杂的那面揭示出来。比如说韩信,易中天在品读他时认为,韩信的重要问题就是“不彻底”,没有维系朋友,却也没有树敌。项羽是“匹夫之勇”,但他是一个本色英雄。本报记者 卜昌伟

《京华时报》 ( 2006-04-17 第024版 )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