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中国课”:德国商界新时尚

2011年04月27日 14:32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参议院

外媒观点周刊

World Views Weekly

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日前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透露,他计划写一本“有关中国和在中国做生意的书”,以便“让这个主题不再神秘”。实际上,“有关中国和在中国做生意”的主题显然是世界性的。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23日发表题为《做生意前先上节“中国课”》的文章,也对此进行了评述,主要内容如下:

随着中德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热”在海外的悄然兴起,很多介绍中国文化、民俗风情和为人处世之道的“中国课”在德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受到不少商界人士的追捧。

“我们公司5月份将在香港设立一个分部,并外派一名员工过去,”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米夏埃尔·艾泽曼说。他曾与其他几名员工一起上过几节“中国课”,“我们学了一些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的知识,还得到一些关于中国人不同处世方法的介绍”。通过短短四节课的学习,艾泽曼认为自己有所收获:“这几节课应该算是入门课了。虽然只有一些基础知识,但还是有帮助的。其实应该更长些,但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希望这些基础训练能让我们的员工有所准备。”

很多第一次到中国的德国人,难免会受到一些异域文化的冲击———“想到中国,就会想到有很多人”、“在饭店的菜单上竟然找不到米饭”、“在中国,有些楼没有第四或十四层”、“我用手势比划,想要两瓶啤酒,服务员却拿来了八瓶(德国手势中的二与中国的八相同)”、“在中国我就像个文盲,完全看不懂路边的标牌,认识的只有火车站”。这些情景与电影《迷失东京》里鲍勃的经历还真有些大同小异:好奇又困惑,想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来自乌尔姆大学的教授京特·克洛茨为这些临阵慌了手脚的德国人开了一剂良方:“中国课”。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的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与中国的接触,虽然谈不上了如指掌,但却也深谙中国人的处事之道。他教授“中国课”已有六个年头,并得到了德国工商业联合会的认证。他说:“我们的主题是‘理解中国’。我们尝试去解释中国人是怎么想的以及为什么会这么想。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欧洲人肯定有所不同。我们还尽量使学生避免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错误。”

据克洛茨介绍,参加“中国课”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与中国有贸易合作的大公司,还有一些即将去中国工作的工程师们。也有一些和中国有过接触的人,回到德国一段时间后在课堂上说:“啊,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失败了,因为我猜错了合作方的心思。”

在德国,提供“中国课”的已不止克洛茨一人,很多类似“中国专家”、“中国咨询”的公司都瞄准了那些即将去中国,又害怕“迷失在中国”的生意人。课程内容可谓无所不有,从历史文化、人文交流到经济市场、贸易合作,就连对中国人来说都比较敏感的“关系”也被列举了出来,并配有生动的解释。

对于德国人来说,中国人也许是神秘而又未知的。“中国课”就为想要了解中国的德国人提供了一条捷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