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黄维)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中外著名导演对话”今天上午在北京饭店举行。《黑天鹅》的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韩国导演郭在容、《狮子王》导演罗伯特·明可夫、冯小刚、吴宇森、陈可辛、韩三平等著名电影人,围绕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工业技术、电脑技术与电影艺术”、“电影的类型化”三大热点话题进行探讨。
陈可辛:商业性与艺术性就像父子关系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和陈可辛、冯小刚首先上台,就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者的关系就像父亲和儿子,”陈可辛坦言:“所谓的艺术性就是你可以像小孩子,天马行空,任性一点,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商业性就是你要像个爸爸,要负责任,考虑得到很多现实的东西。但做电影一定要自己先喜欢,然后再希望大家都喜欢。”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也说自己《黑天鹅》的商业成功其实是基于自己首先是想讲好一个故事。他也很欣赏美国提倡的“独立精神”,他在从影之初,也是首先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其次才是尽量不让投资方亏钱。
艺术与商业孰轻孰重
冯小刚:观众不要看烂片艺术性与商业性孰轻孰重?冯小刚指出:“我认为电影艺术和商业的关系是 ‘此一时,彼一时’的,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必须要出现娱乐性、商业性很强的电影把观众拉进影院,一旦市场好了,观众的需求很旺盛,这个时候,电影的艺术质量必然要提高。”“观众现在不要看烂片,不要看就是拿一些明星找一个临时的故事,搭起一个台来对付我们。”冯小刚坦承从《天下无贼》开始,一直有意识地调整创作方向,让看电影的大众在娱乐之外有更多的思考,“包括《非诚勿扰》,也是在轻喜剧的背后去表达生与死的一些命题。”
吴宇森赞《唐山大地震》 成功“靠艺术而非技术”
电影技术一直伴随着电影工业迅猛发展,吴宇森作为最早一批到好莱坞闯荡的华人导演,接触了大量先进的行业技术。从无声到有声再到彩色再到3D,电影技术的发展让创作者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但吴宇森强调自己不是一个“技术控”:“冯导的《唐山大地震》那个戏之所以卖座,并不是在于那个5分钟地震的特技画面,而是在戏本身。”对于现在国内电影争相使用特效的风潮,吴宇森建议不要着急,先把一个东西研究透了再去使用。《狮子王》的导演罗伯特-明可夫既拍过二维动画时代的经典《狮子王》,也尝试过三维时代的《精灵鼠小弟》,对于电影的技术发殿,罗伯特认为是取决于观众的需求,但同时,“艺术表达永远是第一位的”。
韩三平:《建党伟业》6月15日公映 希望能得到认可
对于电影类型化的问题,韩国导演郭在容表示,清晰的类型定位有助于观众选择自己偏好的影片去观看。当谈到爱情片在韩国的市场现状时,郭在容说:“其实韩国的电影最初就是从爱情片开始的。以前是女性观众为主,现在男观众也很喜欢。现在韩国电影的类型化做得比以前好,但跟日本相比,还不算特别明晰。”
论坛上,有人提出“以前主旋律电影在中国是不被观众喜欢的类型,但他的《建国大业》颠覆了这一状况,原因何在?”韩三平回答:“其实不是没人喜欢看商业主旋律电影,而是之前大部分拍得不好。要想观众喜欢,还是要靠先进的视听艺术和真实的思想情感打动观众。《建党伟业》6月15号公映,希望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