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大运河申遗提速: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2006年04月25日 17:01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齐欣在文化论坛现场。

【编者按】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一直是大家很关注的话题,在今年“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交了关于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去年12月,三位老专家,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联名致信给京杭大运河沿线的18位市长,建议京杭大运河“申遗”,开启了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先篇。今天我们文化论坛请来了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的助手、人民日报主任编辑齐欣老师,与网友一起探讨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提速的话题。我有话说

齐欣:大运河申遗各地“一点就着”

【主持人】齐老师,就我所知,今年您协助起草了58位政协委员关于大运河保护启动工作的提案,您能谈谈当初起草这份文件的背景吗?您是如何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的呢?

【齐欣】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三位老专家给18位市长写了一封信,三位老专家在去年的2005年11月,在杭州参加西湖风景区规划研讨会,以罗哲文老先生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到了2005年年底,中国的“申遗”工作正好走过20年,在这20年的时候,有什么新的举措可以让“申遗”工作上一个台阶,或者说我们现在还有什么要做的、比较难的事。我记得很清楚,罗老那时候的原话是“我要做的事不多了,大运河是一件事”。所以大家就定下一个目标,为大运河的“申遗”做一点事。做什么事呢?后来大家左谈右谈想出了一个我们叫“下下策”的办法,通过媒体发一封公开信,给大运河沿岸的18个市的市长,主要写让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加快。但这封信推出以后影响特别大,直接导致了今年二月份的“两会”(提案的产生),58个政协委员的联名提案,我们也是想把专家的意见通过“两会”代表,尤其是政协委员提案的形式再呼吁一下。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共有58位委员联名签名。现在我们看到三位老人所写的这封信,后面58位委员所做的政协提案,其实都是基于一个大背景,中国的“申遗”工作应该是在走过20年这个台阶的时候,我们说是一个“坎儿”的时候,往上跳一下要做的工作。这是大的背景。

我为什么到这个工作里来呢?我主要是做罗工的助手。我在大运河“申遗”这件事上承担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把专家们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的思想理论化,寻找办法;第二,大运河的“申遗”工作需要各方面的资源,我去寻找各方面的配合。这是第二个工作;第三个很重要的,把专家的思想“声音最大化”,我负责把这个声音到处去说,通过媒体的合作,把声音的影响力放大一点。我就做这三个工作。

【主持人】听说您有此得了两个称呼,一个是“四不像”,一个是“造雨人”。

【齐欣】我出去以后,别人都会问我,齐欣你为什么叫“四不像”,什么都做?第二个叫“造雨人”。第一“四不像”,罗工说这是好事儿,也是创新,大运河“申遗”绝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第二个称呼“造雨人”,我就更高兴了,这说明什么?在大运河“申遗”上已经不是一个方面来做的,各方面的资源都在参与,甚至是一些营销的方法,这是我在这里面的两个作用。

【主持人】齐老师,为什么把京杭大运河的“申遗”工作称为“提速”阶段呢?仅仅是时间上的吗?还有具体的“提速”行动吗?

【齐欣】目前在“提速”方面的特征特别明显,第一是目前对大运河“申遗”的呼声非常高;第二是活动特别密集。我回过头讲,去年12月,从这三位老人写信开始,马上到了2月份政协提案就上来了,政协提案上来以后,各地媒介的反应超乎想象,上网一查,我们有一个比较,现在是以前关于“申遗”报道的20倍,这个量就非常不得了,包括人民网一直配合。

另外到了杭州以后,大概是在5月的下旬,我们还有一次很重要的大运河的研讨会。这次的研讨会上,各方专家聚集起来,还想发一个类似“宣言”的内容,也是想呼吁解决一些以前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同时,我们在大运河“申遗”里主管的很重要的部门,就是国家文物局,也在安排沿途六省市各地的文物部门在对大运河加紧调查。所以从2005年到2006年,我们认为大运河是处在一个“提速”的阶段,比以前跨越了很大的一个阶段。

【主持人】齐老师,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这件事上,各地的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反应怎么样呢?他们有什么积极举措吗?

【齐欣】现在,大运河“申遗”各地是这样:普遍的反应,第一是非常积极,第二是“一点就着”,你只要跟他说,没有不支持的。但是现在具体的举措这部分来讲,还有欠缺。这个地方,也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从我们专家来讲,我们认为现在各地的举措还不够,最重要的是现在没有对大运河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主持人】目前各方对大运河的热情持续不减,可是这其中是否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呢?各地对这条活着的大运河整治有没有比较好的经验?

【齐欣】你提到现在有没有误区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误区,有三个问题,可能不完全:

第一,这个误区是现在大家把大运河叫“以观赏为主的保护取向”,这是不对的,大运河不只是游览和观赏的作用,我们叫大运河喘着气,断断续续活到今天,是因为它有很强的运输、沟通南北的漕运功能。但现在许多部门把这一段变成了“景观河”,两岸看不出历史的遗存,这从“申遗”的角度来讲就没价值了。

第二,运河两岸发展停滞的错觉。它认为“申遗”以后,大运河就成了一个被架了鸟笼的鸟一样,不能动了。所以现在许多人反对大运河“申遗”,认为它会没办法发展。这也是误区。

第三个误区是各自为政的整理思路。杭州有杭州的大运河特点,扬州也有,无锡也有。我去过吴桥和德州的交界,一直到通县,那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大家整治也会融入地方特色,但是怕就怕在没有按照整个“申遗”的特点,变成一条“彩带”,各自一段一个颜色,没有整个大运河的思想了。这也是目前的一个误区。

另外要说的是,我从头走到尾,走完了以后,我还是建议各地现在应该关注一下杭州经验,就是大运河“申遗”的杭州经验。杭州在解决我刚才所说的两岸保护上、按照遗产要求怎么规划,又往下保证这条大运河是活着的,有一些不错的经验。它的经验主要是它产生了另外一个“四不像”,我这个“四不像”是一个人,它产生了另外一个“四不像”,叫“杭州运河集团”,它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区,但它流经了很多个区县,因为在这个区里面,杭州运河集团是属于一个边缘性的,对大运河整个串起来的整治,所以在大运河里叫“四不像”,但这个“四不像”,我们恰恰认为它在目前把杭州段治理得不错。

目前我们从事“申遗”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下面的“申遗”找代表段,像长城一样,我们有没有一个代表性的段?我们认为杭州,加上杭州线的整治经验,很可能能为“申遗”工作做一些新的铺垫。

齐欣:大运河“申遗”要摸清家底

【主持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这些困难,您觉得应该如何解决呢?

【齐欣】现在我们如果谈到这个困难的话,我认为有这么几项可能是它现在的困难:第一,现在我们对大运河的“家底儿”确实是不清楚。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说现在给18个市长写信,到底大运河两岸涉及多少个城市?原来是17个,现在变成18个,又在提是22个,是多少?没有一个定论。从“申遗”角度来讲,京杭大运河是不是在北京和杭州?或者说我们是不是拿北京和杭州这一段去提出“申遗”?现在都不清楚。所以目前要做的这个事,很重要的,还是“申遗”自身的内容,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家底儿”不清。

第二个很重要的,很多人以前都忽略了,但是我们专家组这次下去和大家一接触,发现大运河“申遗”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又是现在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你要解决民生、申遗和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大运河两岸的政府第一要解决的,并不是把它造多美,而是两岸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到杭州去,我到两岸保存的民居那里,进入老百姓的家里,老太太叼着烟,但是一看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过来干嘛?你为什么不把这地儿拆了?”但是专家恰恰认为不能拆,但是对当地政府又成为一个难题,到底要解决什么?要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还是解决“申遗”标志的问题?所以现在民生和“申遗”本身之间要有一个度,“申遗”以后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往下怎么发展?“申遗”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动了?往后“申遗”怎么按照遗产的要求,又怎么发展?这三项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好。

所以,现在我认为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申遗”本身家底儿不清。一个是,因为大运河是活着的,它不能解决民生、“申遗”和发展的关系。

【主持人】就您了解大运河“申遗”有哪些具体目标要实现吗?

【齐欣】目标非常多。但我认为现在下面几个是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刚才我讲了要摸家底,摸家底要干一件什么事呢?第一,得让它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像京杭大运河还不在“申遗”的预备名单里,所以现在我们争取在今年之内,或者更短的时间,如果下个月更好,让国家把它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里。

第二,大运河“申遗”是政府的行为,不是国家文物局,就是文化部,或者其他国务院部门来申请,但是在这个申请之前,大运河可能会开始“热”起来,在大运河“开发热”到来之前,应该有一套基本性的保护规范和思路出来。

这两个目标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呢?专家在杭州开始研讨的时候,肯定会具体研讨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怎么才能列入遗产名单,怎么做?怎么去呼吁。第二,把哪些东西列入到规范里来?什么是规范?比如说,能不能鼓励地方建立自己和出台自己的大运河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这个地方性法规里又包含哪些内容,这是目前我们每天都在想和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大运河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申遗”也非一日之功,您在参与大运河工作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呢?

【齐欣】其实我一直没什么感触,直到4月21日,我看电视,在大会堂有一个奖,叫“地球奖”正在颁发,这个奖是环保部门发的,奖给各地保护环境的。我一直在想,在大运河的“申遗”上,我们缺一个奖,缺叫做“大运河参与奖” 。我看到这个奖的时候就想,如果有这个奖,第一就应该颁给那三位老人,二十年来见谁跟谁说。前几天中央二台播了一个电视节目《被遗忘的遗产》,节目是怎么产生的呢?细节是节目的编导在一次会议上看见了罗老,她被感动了,说我做一个节目来做牵头人。所以在这个里面,大运河之所以没成功,就是现在大家缺一股劲儿,缺一股像专家这样持之以恒的劲儿。现在大家认识到这种劲儿,我们又担心这股劲儿一下又没了,怎么能让这股劲儿保留下去?怎么向老人学习这种精神,这也是我们目前很大的一项任务。

【主持人】您觉得大运河“申遗”真的有希望吗?

【齐欣】我认为有希望,80%的希望。80%的希望是越做越觉得现在干的这件事得到了各方的反应,一点就着,这件事有群众基础,也有各地的社会性基础,这一点上是没有问题的。剩下那20%,难在哪儿呢?难在大运河“申遗”主要是一个牵头太多的工作,这是老问题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拖到今天还没有解决。我们那时候去想大运河“申遗”需要多长时间的时候,没有办法给它设定一个时间表。但是专家说,只要咱们往上报,因为罗工当年填写过长城的“申遗”工作。他的信心比我还足,我给你举一个很重要的例子,我说,罗工,咱们几年能“申遗”成功?有没有希望?他绕了一下,然后说,我不在了还有你。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