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京杭运河浙江段一景。
(资料照片)
古运河上,船接如龙,难见首尾;运河两旁,雕栏玉砌,花木掩映。穿红着绿的练拳舞剑者矫健的倒影在运河中晃动,悠扬动听的民族音乐在运河的波光中流淌。
5月23日,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考察运河杭州段时,一些代表感叹地说,运河都能治理成这样,就不错了。日前,杭州市决定投资200多亿元,开展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维护文化遗产廊道和生态廊道的工作。
“堵”和“引”改善水质
河清水净鱼虾回归
曾几何时,古运河成了排污河,惨不忍睹。据了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运河边“冒”出很多工厂,成天都有哗哗排出的污水,不要说下河,夏天窗户都不敢开。那时,来往苏杭的“天堂”号客轮,旅客常常感受到的是“闻到臭气杭州到”。
1993年,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杭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运河截污环保工程开始动工,总投资10亿元,历时8年,运河截污工程于2001年6月全面建成并开通运行。
然而,流水才能不腐。要让自然水源不足的运河活起来,就必须对其配水。世纪之交,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从钱塘江引水,让运河换血。几经努力,眼下,运河年配水流量达6亿立方米,整治绿化面积达27万平方米。
现在每天40万吨钱江水,由西向北,经过西湖,流向城市河道,最终汇入运河。另一配水渠道就是通过三堡船闸直接从钱塘江引水,从2001年开始,三堡船闸向运河每年的配水量等于是西湖全年换水量的3倍,配水概率相当于西湖11天换一次水。
如今的杭城古运河,河水清且涟漪,鱼虾鳗鳖回归。
“保”和“修”延续文脉
江南水乡再现风韵
杭州运河文化,散发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如拱宸桥、广济桥等古迹,夹城夜月、皋亭积雪、江桥暮雨、白荡烟村等景观,茶楼曲艺、百戏杂剧等运河戏曲文化。遗憾的是,随着杭州城市大规模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对运河历史文化的整理、发掘、保护已刻不容缓。
余杭塘栖的七孔广济桥,距今已有1100余年,是大运河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但毕竟年事已高,再加上年久失修、孔径较小而运输流量过大,还面临着不时被船只撞击的灾难,千年老桥岌岌可危。1995年,浙江省政府拨出专项资金130多万元,对广济桥进行维修加固。1998年杭州市政府斥资8000多万元,对运河塘栖段进行改道,兴建一条复线航道。2004年9月,运河广济桥段开始封航。
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这个见证了京杭大运河漕运历史的粮仓遗址,显然是运河杭州段重要的历史遗存之一。在行将拆迁时,决策者把它抢救性地保留了下来,进行规划、修复,给予了新的生命。
修复人文生态,延续城市文脉,是保护运河、申报世遗的重中之重。杭州市在摸清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家底”的基础上,以“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的理念,将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相关历史文化建筑和遗址的修缮和恢复。
“创”和“建”开拓未来
文化旅游展示魅力
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已列入杭州城市建设的“十大工程”,将再现“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运河系列景观,今年国庆节前夕,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它们的风貌。
“一馆”,就是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二带”就是运河两岸各10公里长的景观带;“二场”,就是西湖文化广场、运河文化广场;“三园”,就是艮山公园、青莎公园、北星公园;“六埠”,就是艮山门埠、施家桥埠、武林门埠、卖鱼桥埠、北新桥埠、拱宸桥埠;“十五桥”是艮山桥、建北桥、映月桥、中北桥、西湖文化广场桥、青园桥等。
构建运河旅游景观带,就必须改变运河航运功能。为此,杭州将按三级(1000吨级)标准实施运河二通道建设。通道全长40公里,投资概算50亿元,计划2007年上半年动工、2010年完工。
同时计划新建改建运河周边道路15条、跨河桥梁21座、搭建亲水平台6座,全线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开通运河“水上巴士”。目前,8条道路、15座桥梁已完成整治或正在施工中,5个亲水平台已完成或正在施工中;运河主城区段两岸游步道全线贯通;运河“水上巴士”运行已近两年。
大运河正在杭州展示魅力、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