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讯 位于渝中区七星岗金汤街76号的重庆市川剧院,在唱念做打了60年后,将于21日基本整体搬迁到位于北部新区金开大道和金山大道交会转盘处东北隅的气势恢宏、设备先进的重庆川剧艺术中心。
从1951年建院起,重庆川剧在金汤街76号经历时代风雨的洗礼,发展出了川剧四大流派中的渝派唱腔,走出了张德成、魏香庭、薛艳秋、吴晓雷、沈铁梅等名家名角,打磨出《赵氏孤儿》、《荆钗记》、《金子》等代表剧目。60年的川戏一路唱来,金汤街67号的川剧院,已经成为重庆文化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更成为众多老百姓、川戏迷心中的文化高地。
日前,当重庆晨报记者来到金汤街市川剧院时,昔日热闹繁华的剧院大楼已经略显冷清,好几层楼的办公室都已空空荡荡,楼道还可见一些打包好的道具。
川剧院副院长黄猛告诉记者:“目前,20多人的舞美队已于3月底过去办公,40多人的乐队也早已做好出发前的集结,乐器、服装、大衣箱、二衣箱等重要道具打包好了,正在陆续运过去。金汤街76号的负一楼、负二楼基本清空,现在作为行政办公区域的三、四楼也开始逐渐打包,我们的第一个时间节点是在今年4月21日,到那一天,一定要基本实现重庆川剧历史上的北移行动。”
这一次,是真的要走了。
如今,川剧院乔迁新址,在投资一个多亿建成的川剧艺术中心,沈铁梅等川剧院的一帮中青年骨干还有一批极具潜力的川剧娃娃们正准备大展宏图,把重庆川剧推向世界,也没有忘记保留金汤街的小剧场,每周坚持为喜爱川剧的老重庆人,老川戏迷们演出。让川戏迷们在茶余饭后,可以听听川戏那清越雄浑的声腔,看看川戏那变幻莫测的变脸。
重庆市川剧院在金汤街的60年有怎样的故事?本报记者近日多次深入市川剧院采访,让那些以伴随着川戏成长的各色人等,告诉大家一个不一样的川剧院,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
重庆市川剧院早期演出场所重庆剧场。
贺龙接见重庆市川剧院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