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电影人何平:票房破百亿不代表中国电影已形成产业

2011年04月01日 08:07
来源:人民网 作者:薇摄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记者 魏 薇摄

核心观点

□票房破百亿并不代表中国电影已形成产业。目前,中国电影的外延产品开发几乎为零。在良性的产业模式中,票房应该只是整体收入中的一部分

□现在,制片人和投资者愿意花钱在“山寨”上,却不愿花钱在“创意”上。谍战好来谍战,武侠好来武侠,恶搞好来恶搞,形成了恶性循环

□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推算,五六年以后,国内的银幕将达一万五千块,电影这个超市就变得非常丰富多彩,那个时候才是电影真正的春天

他,当年执导的《双旗镇刀客》,一改武侠片的传统思维和形态,在华语电影史上影响深远,后来又陆续导演了《天地英雄》和《麦田》。他,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等领域都十分专业,却在微博上这样形容自己:电影从业者+玩家+边缘人+吃盒饭的=劳苦大众。

3月的最后一天,何平导演做客本报《文化讲坛》,求解中国电影票房“后百亿时代”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现场听众以及广大网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摘编。

——编者

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这个成绩鼓舞人心。如果加上网络播映权、海外销售和周边产业的利润等,实际上整个电影业的产值不止百亿。

电影这个产业之所以备受各国政府和投资人的关注,正是因为它连带的产品非常多,产业链很长。比如我们大家去电影院看电影,很多人喜欢买爆米花,去年北美的票房约110亿美元,光爆米花这一项就占了10多亿美元(北美票房包含食品、饮料等看电影时的消费)。我们电影院里爆米花的价格也不低,可以占到电影院收入的20%—30%,但这些跟电影有关联性的、辐射性的收入都不计算在我们的电影票房里。

目前在我国,游戏、动漫、商标、玩具等电影的外延产品开发几乎为零。健全的电影产业形态,票房应该只是它收入的一部分,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也非常重要,但中国电影产业在这方面还很落后。

中国电影产业为什么还没“立春”?

看到百亿票房成绩,很多人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春天来了。但是,票房出色不代表中国电影已经形成产业。

说中国电影产业还不成熟,首先因为这个产业还没有建立起数据统计体系。电影产业有着一系列的基本指标,相关部门应该每年公布这个产业的投入、产出、亏损和盈利等情况。遗憾的是,至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详尽的数据。

其次,银行和保险业还没有全面介入。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有投资和保险业的支持。虽然现在银行可以给某个影片、某些有票房保证的导演少量无抵押贷款,但这只是个案,尚没有制度的保障。

这跟电影业发达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国外,如果制片人有一个好的剧本,请到了好导演,找来了好演员,就会将合约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提供担保,制作人凭借担保去银行贷款。随后电影发行,所赚利润偿付了银行的利息和本金,剩下的便是电影盈利。

但在我国,电影制作的资金由制片公司老板提供,成败是制片公司的事,保险公司也不给制片公司提供保险,银行也不可能贷款给制片公司。电影领域的大规模合作在全球的收入周期大概是8年,但国内很少有公司和投资人能经得起大规模、长期的不间断投入。由此可见,我国电影产业并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存在很大的危机。

另外,反垄断对于产业的发展也很重要。在我国,制作公司有自己下属的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又有自己的艺人经纪公司,所以电影制作使用的艺人、发行和院线构成了一个垄断。这种垄断就导致了竞争的不公平。

中国电影产业现在才刚刚开始起步,有无数问题等待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同时也需要有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介入,才能够让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中国电影为什么好看的不多?

在去年200多部进入院线的国产电影中,观众能记住的有几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制片人和投资者情愿将钱花在“山寨”上,却不愿意花在创意上。一部谍战片火了,马上引来无数跟风之作,复制性投资远远高于开发性投资,长此以往,失去了创新能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想让电影变得好看,发展类型片是必然选择。类型化是这100多年来电影在商业市场上形成的销售规律。

什么是类型化?用超市的形态来打个比方,在一个超市里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产品有分类,放在不同的货架上。

类型化对电影产业的发展很重要,能保证电影产品的丰富和多元,能将擅长某一题材的导演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能让观众有的放矢地选择影片。另外,类型片的发展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

电影不好看的另一个原因不是演员不会演戏,导演不会拍戏,而是缺乏好剧本。投资、导演、演员都是因为剧本才组成制作团队、合作团队。但现在很多编剧收入非常低,一年写一个剧本不足以养活自己。他们写着电影剧本的同时,还要给电视剧当“枪手”。制片人在剧本上不愿意花钱,在创造性劳动上不愿意投资,这种心态不是做产业的心态,太急功近利。

编剧是通过一个高中毕业生学四年大学本科,再读两年研究生培养出来的,这培养不出大编剧。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其他的领域,对社会理解不深刻,因此编出来的故事便很假。这是教育的问题。我建议电影编剧可以在大学本科学其他任何的专业,然后带着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到研究生院学习用电影的方式讲故事。

中国电影有理由令人期待

每年媒体都热衷报道中国电影人参加一些国际电影节的消息,但其实参加电影节是个无奈之举,因为很多年轻导演执导的艺术片在国内没有放映的空间,年轻导演也不可能承担大的商业制作,参加电影节便成了他们展示才华的唯一渠道。

当然,从我个人对世界电影的了解,中国的年轻导演跟其他国家的年轻导演相比已经很幸福了。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年轻导演想要独立拍一部电影比中国导演困难很多。因为国外的导演淘汰率不是很高,在好莱坞,很多导演七八十岁还能拍出很经典的电影。因此,年轻导演想崭露头角就很难。

电影界要培养一个导演,培养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极其昂贵,耗时漫长,需要上百万尺的胶片,几千万、上亿元的投资。如果电影人的淘汰率很高,这也是产业不健康的表现。

任何一个产业要允许有实验室。艺术电影、文艺片实际上就是电影产业、电影类型、电影语言、电影美学等等的实验产品。如果实验室没有人投资,整个产业就没有新的血液输送,那么这个产业竞争力便会很薄弱。

国外所有的大学的研究生想拍摄作品,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都有专门的设备租赁公司,免费提供器材等设备。在美国电影的预算里有一项是实习生预算,在好莱坞每开拍一部戏必须要有三到五个工作名额留给学电影的学生。这是对未来培养人才的贡献,有严格法律规定的保证。我在导演协会一直号召所有预算宽裕的导演能够留出一两个名额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电影教育不光是创作,资金流程、工艺流程、制作流程等方面的教育也非常重要。

电影产业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体制,需要济济人才,不是只有热情、梦想,就能如鱼得水。中国电影在产业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进电影院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说了这么多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但我仍会一如既往地在电影这条路上去思考,去努力。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坚持住了,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器材、设备、预算、电影院都越来越好,我们没有理由对未来不抱希望。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往正确的方向上去调整,五六年以后中国电影才真正可以说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那时,我们的银幕将达一万五千块,艺术电影、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影有放映的空间,电影超市就变得非常丰富多彩,那个时候才是电影真正的春天。

(本报记者王珏整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