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集电视剧《湖光山色》3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以后,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该剧根据著名作家周大新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新农村建设时期和南水北调为背景,以一个新时代女性面对种种陈规陋习,不愿逆来顺受而奋起抗争的感情史、觉醒史为主线,描绘了当代中原地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痛苦、欢乐和希望,展现了在面对新时期的困难和矛盾时,基层农村如何以公平正义、稳定和谐为前提,激发社会活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化解矛盾、自我完善的艰难过程。
反映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显指出,《湖光山色》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创作的,也是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当中新的一种方式。通过这部剧,可以感觉到创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本剧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如何致富,乡村政治建设如何进行,农民的精神现状和价值追求都有较深刻的思考,并且通过主人公楚暖暖形象的塑造传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主题是积极的、格调是清新的。
张显还认为,《湖光山色》的剧名也体现了创作者的立意,农业是传统产业,但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条件是沉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方式仅仅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状态,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反映出智力经济和资源效益的发掘需要智慧型带头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也表示,这部农村剧在立意上要高于“耍宝斗乐”和那些创作浮浅令观众反感的庸俗剧目,让观众看到真正的中国农村的生活现实。《湖光山色》不仅仅是展示了农村生活的“山”与“湖”那些亮丽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一种湖光山色的展示。
为农村电视剧增添新方向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王锋指出,《湖光山色》这部电视剧通过情节、故事、人物所揭示的农村转型期、农村变革中所体现的社会意义,立足于河南的乡土生活,体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以往观众接触比较多的东北农村电视剧显著特点是火热、热闹,东南沿海农村电视剧有较快的节奏和较强的现代化色彩。而《湖光山色》的成功播出为当前我国农村电视剧增添了一个新的方向,这跟东北、东南沿海和西部的农村电视剧不同,生活节奏比西部快一些,却也不像沿海节奏那么快,也不像东北那么热闹,相对的比较平稳。”文艺评论家李准对电视剧《湖光山色》评价道。
他还强调,本剧和河南原来的红旗渠战天斗地、初步脱贫的故事也不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行云流水般地展现了当代我国中部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追求,使观众了解了他们在建设小康中的生活脚步、人生追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等情况。本剧的创作成功实际上标志着河南乃至全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在沿着百花齐放,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结合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立意符合“和谐”这一时代指向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指出,电视剧《湖光山色》对小说原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定程度的取舍提升,原来的主线是楚暖暖夫妻和张氏夫子的矛盾,以及伴随着楚暖暖当上村长这样一个权力中心变化而引发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但本剧并没有把个人和家族之间的恩仇关系推向极致,而是描绘了随着老百姓致富门路的逐渐增多,世代形成的家庭、个人之间的恩仇矛盾得到化解,大多数有着善良本性的人逐渐抛下昔日的恩仇,共同走上现代化的致富道路的故事。
本剧的创作不追求农村题材电视剧里面热闹的场景,而是展示生活本身的流程,目的不在于树立一般英模人物,而是通过温馨和谐的剧情让观众慢慢体会改革的浪潮,体会到“和谐”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仲呈祥还强调:“‘和而不同’才是和谐,如果没有写透‘不同’,那这个‘和’就是假的。如果不懂得‘和谐’才是主调,就可能推向一种极致,成了‘同而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