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然)昨天,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多家媒体共同主办的北京春节庙会·灯会·文化活动评选揭晓,龙潭庙会、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等6项活动摘取文化魅力大奖。
据介绍,本届评选共有94项庙会、灯会和文化活动报名,它们在春节期间共吸引了938.3万海内外游客。经专家初评,共有33项进入复赛。活动中有延续几百年的传统祈福活动,如门头沟大台幡会,也有近几年新办的庙会、灯会,如圣泉山乡村庙会;有日吸引数十万人参与的品牌庙会,如龙潭庙会、地坛庙会,也有旨在服务社区居民、详尽展示区内文化遗产的小巧精致游乐会,如丰台区室内游乐会;有的文化活动在城市主干道上举行,如延庆元宵节花会展演,场面宏大、震撼人心,也有的深入城市商业区,如三里屯灯彩江湖展。
春节期间,一支由民俗专家、政协委员、各区县文委负责人、媒体代表组成的评审团以普通游人的身份对各项活动现场评审。最终的评选结果由评委评分、评审团评议决定。除了文化魅力奖,评选还评出了非遗展示奖、非遗展演奖、创意奖、社区文化活动奖。
主办方有关负责人介绍,以评奖引导文化活动增加内涵,营造浓厚的年味儿,这是此项评选的初衷。从本届评选的获奖名单中可以看出,胜出的庙会、灯会和文化活动不在于规模和历史,而在于是否尊重传统年俗,带给人们精神享受,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愿望。
和往年不同,本届评选的主办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部门转为社会专业机构与媒体联合主办,这也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发动社会力量共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尝试。
>>评委建言
李欣《这里是北京》栏目制片人
过度商业化毁掉好想法
看过很多过去庙会的老影像、老资料、老照片,和现如今的庙会做比较发现了问题:其一、庙会庙会,有庙有会才叫庙会;其二、庙会的年味只停留在外在的布置上,但底蕴稍差甚至没有;其三、恢复各种传统习俗一定是庙会发展的趋势,但过度商业化也会导致好的想法毁于眼前的过度开发。庙会的方向应该往何处去?文化传承是必须有的,创新是必须有的。
祁庆富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真假庙会需要区别对待
近年来,在“庙市就是庙会”的误导下,北京的春节公众活动、摊贩市场纷纷打造出“庙会”的名号,出现“泛庙会”之风,“没有庙的庙会”比比皆是,令人啼笑皆非。保护传承老北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庙会,首要的是对庙会要有一个客观、准确的定位。作为国家级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庙会”,是我们传承保护的重点。应当保护的庙会和那些打造生成的假“庙会”必须区别对待,这应当引起各级主管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
于志海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可考虑举办残疾人专场
一些坐轮椅的残疾人(包括半身不遂和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因人多不方便去逛庙会和灯会,我们的庙会组织部门,是否能和残联、社区协商研究,找一个合适的地点为这些人办一个专场。
魅力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