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画作《鸟儿们的会客间》
人民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黄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才画画,文人的山水是用最自然的形态表达最人文的内涵。”《冯骥才画集》昨日在京首发,该书精选了文化名家冯骥才近20年来绘画作品精华。
独特的冯骥才使他的画特立独行,并在当今画坛树立起“不一样”的画风。这部设计编印精美的大画集,遴选了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近20年(1990年―2010年)来绘画作品的精华。其中,前10年作品尺幅较大,后10年因大量时间纠结在民间文化抢救的困境中,故他的画以小幅居多,但更是他灵感忽至、激情催动的心性之作。
冯骥才是当今文坛少见的集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为一身,在众多领域都有建树和广泛影响的人物。新时期以来,冯骥才以《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等数百万字作品,为读者熟悉和喜爱;近十几年,则奔赴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用呐喊、呼吁、演讲、游说、针砭时弊的文化批评,以及大量身体力行的田野行动,呼唤社会的文化自觉,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冯骥才在画集序言中说:本画集是我五十年绘画的一种总结。虽然图版皆是后一阶段的“现代文人画”,然而,我将前一阶段经历“文革”、损毁殆尽的“劫后残余”的些许资料,尽可能地作为历史依据附在集中。为使内含充分,还收录了几位中外学者评述我的文章和绘画观方面的自我表述,以及个人的大事记等等。应该说,我尽量使这部画集具有一定的档案性。
冯骥才说他常常自己遮挡自己,以致他的绘画难露一面。他近些年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江苏所办的几次画展,都是为民间文化保护筹集资金而举行的义卖。即使人们想去关注和欣赏他的画,却也被义举带来的特定的气氛淹没了。冯骥才希望他的画单独地站在人们面前,希望人们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他的画,这是冯骥才的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