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史铁生的小院儿

2011年01月16日 13:58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青年文学》杂志上读到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起伏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小说所描写的淳朴优美的陕北风情,连同那如歌如诉、委婉幽怨的叙述语言一起,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产生一种要见见作者的强烈愿望。

编辑部把我那封类似读后感的信转给了史铁生。没过多久,我便意外地收到他的回信。信写得很短,内容主要是约我于近日去他家谈谈,因为我在信中曾向他提出了一些有关创作的问题,并在信上写明了他家的详细地址和乘车路线。两天后,我怀着虔诚而兴奋的心情,跨进了雍和宫大街一座普通的四合院,去拜望心中仰慕的史铁生老师。

屋里一位戴眼镜的男青年端坐在轮椅上,他的双腿在陕北插队时因病致残了。秋天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身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他微笑着向我点头,然后示意我坐在桌旁的一张椅子上,我们略显拘谨的初次会面便这样开始了。

我像个采访的记者一样,煞有介事地掏出一个写有问话提纲的小本,就一些文学创作上的问题接连不断地向他发出提问。他耐心倾听着,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又陷入沉思,但始终不厌其烦地回答我所有的问题。今天想来,这其中的有些问题提得是多么幼稚、多么可笑。

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又陆续去过史铁生老师家几回。

史老师是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与他交谈,你总会感到有所收获。当时,社会刚开放不久,各种新的思想与观念层出不穷,文学领域反映时代变革的理论及创作更是风起云涌、气象万千,新时期文学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伴随创作的繁荣局面,大批文学新人不断涌现,但就其自身素质和水平而言,可谓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不乏滥竽充数者。

在史铁生老师的小院里,我有幸多次聆听他的教诲。

史老师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作家一定要端正态度,把创作当成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来对待,绝不可粗制滥造,糊弄读者。你的作品写出来,总要给人一点新的东西,让人从中获得教益,或者受到启发。否则,发表出去不仅骗了读者的钱,而且还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实在是一种罪过。”每篇作品都要写出与众不同、与自己也不同的新东西,这是一个多么高的标准啊!没有尝过写作艰辛的人,很难理解这其中所蕴含的甘苦。

另一次闲谈时,他得知我正在外面参加某文学团体举办的系列讲座,便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不要迷信那些名家讲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作这东西是课堂上学不来的。’要想写出好作品,还是要靠自己多练笔,对身边事物勤观察,多思考。另外,看问题要比别人深、比别人远,这样你写出的东西才耐读。至于名家的东西,书本上明摆着,你可以去仔细研读,用不着花钱费力去参加什么讲习所、学习班,更不要迷信名家的‘创作经验’。要知道,学校里培养不出作家来。搞创作,还是得投身于生活这个大课堂去反复磨练。”他的这些观点和建议,即使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不乏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那个小院,我曾向史铁生老师提出过一个始终萦绕在心头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者如何克服生活面窄、创作领域不够开阔的困难,写出更多的作品,并且直截了当地问他:“您挖掘完知青题材,今后还有其他内容可写么?”他沉吟了片刻,然后以轻松舒缓的语气说:“别人也曾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的确,今后要想办法拓宽生活领域。”停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说:“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着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并没有真正脱离生活,只要留意,身边可写的东西还有很多。”他的这番话,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因为它道出了一个创作上的深刻哲理。

后来,怕耽误史铁生老师宝贵的时间,便再没有踏进那所清幽的小院。几年后,在北影厂门前的马路上,竟无意间与史老师邂逅,他笑着跟我打过招呼,没顾上多聊,便摇着轮椅急匆匆地向北影厂院内驶去。我想,大概是他的哪部作品被导演看中,约他前去商讨改编事宜吧。从此,我们便再没有见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