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刘心武:我现在的写作是种“四棵树”

2010年12月17日 08:34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打印转发

与涉足建筑领域不同,刘心武在红学界的“遭遇”情节曲折。受家庭影响,刘心武很小就对《红楼梦》感兴趣。他进入研究状态的主要动力是,想从母语文学经典里汲取营养,特别是学习如何把生活原型升华为艺术形象等等。1990年,刘心武第一篇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话说赵姨娘》发表在《读书》杂志。值得玩味的是,他的第一篇“秦学”文章《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就发表在1992年《红楼梦学刊》上。他讲“秦学”的节目作为《红楼六人谈》中的一人之说在2004年CCTV《百家讲坛》播出。

关于红学界的争议,刘心武的态度很令我尊重。他说:“不敢称‘家’,算是一个平民红学研究者吧。我不是红学研究机构的成员,也跟红楼梦学会没关系,甚至在个别红学权威看来,我在红楼梦研究方面是没有发言权的,我的全部论说都是外行话。但红学作为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我不能因为不是红学家的身份就对《红楼梦》不问不理,‘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我现在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作家,我写作、研究都不图有什么‘建树’,我写是因为我喜欢写,我研究《红楼梦》是因为我喜欢研究,把写的小说、随笔和建筑评论、研红心得发表出来,不过是一个领养老金的人与读者分享感悟罢了。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写作者,读了我的短篇小说《偷父》,就可以看出我的情怀。”刘心武说。

知足知不足 自重亦自轻

“知足知不足,自重亦自轻,是我花甲后的精神常态。”对于在新作《命中相遇》中所体现出对于逐渐逝去的文人气息的怀恋,刘心武说,在写作中,自己所持是一种大悲悯的情怀。

他曾经说过,人生应当享有三情:亲情、爱情、友情,未能享全或三情淡薄,是人生的不幸。《命中相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刘心武再次对人生三情进行记录与探究。从人生三情里,再升华出人类之情,即大悲悯情怀。

“我的小说创作在近年来,就境内反响来说,是边缘化了。”刘心武说,传媒及记者总是忙于抓处于潮流中心的事物,可以理解。但也不能说他近年的小说毫无影响,比如7.5万字的《泼妇鸡丁》,国内认为是中篇小说,境外出版机构认为可以算作长篇小说,台湾出了单行本,法国翻译出版也是单行本。法国有翻译者和出版者认为他在近十几年里仍是中国重要的小说家,从2000年起连续翻译出版了他7部小说。刘心武的歌剧剧本《老舍之死》也在法国翻译出版。

(责任编辑:厉振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