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比尔•波特:大陆现在比台湾更看重传统文化

2012年04月24日 11:20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徐鹏远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观察:五千年中华文明 四千年在黄河

凤凰网文化:您能不能稍微详细地谈一谈您对黄河,或者说黄河所代表的中国最原始的文明的一种理解?

比尔·波特:黄河有一个特点,别的河在世界没有这个特点,就是泥土。黄河的泥土是世界河之内最多的,每年它会送泥土在高原到海里面,本来大部分的河北跟河南都是海里面的,就是慢慢把泥土放在海里面就变成中国,就变成一个很丰富的地方,很容易种菜,因为原来是河水里没有石头,也没有木材,所以不需要铁,不需要这样的技术,所以文化的一个新时代发展变成文明的一个社会,在黄河比较容易。在长江比较难,一定要铁来砍裁那个木头,盖一个城市。在黄河很容易,每年有新的泥土来了,你不需要铁,你用一块木头,你可以做一个水流这样一个地方,所以种菜是比较容易,比较发展的一个地方。从5000年以前,那个新时代,就都是在黄河发展的比较多,有一点的在长江是很少的,如果比起来的话都是在黄河,所以新时代就慢慢变成商、夏、周、汉代的时候,都是在黄河,就是到北宋以后在长江,北宋以前都是在黄河的旁边。

所以如果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4000年之内都是在黄河的旁边,最后最近的1000年可以说在长江比较重要。所以我个人的兴趣都是那个时代,都是5000年以前到1000年以前这一段。我很喜欢唐代的诗歌,或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的那些辞书。所以我去这个地方,我就可以一个感觉,我就是住在一个地方,以前孔子也住在这个地方。然后我回国的时候看孔子、孟子的书,我觉得我现在要比较了解他们的人,我去他们住的地方,所以这一次我写这本书就是这个意思。收这样的资料,就是我自己喜欢的资料,最后给香港的听者听一听,这是最近改成书,现在给读者看一看,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兴趣。写这本书我很快乐,因为写这本书,我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自己,因为写书的时候,除了原来旅游的时候,我回家的时候,我还要多多研究。因为旅游的时候,有时候我把一个故事的一部分听本地人说,我回国的时候看一看别人在书里面说多一点,所以我把这样的资料也写在书里面。

凤凰网文化:您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1989年是吧?

比尔·波特:是。

凤凰网文化:在您来大陆的前一年,也就是1988年,中国那时候有一部引起一时轰动的电视纪录片,它谈论的也是黄河文明的问题,我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在那部片子里,它对于黄河所代表这样一种传统文明,它的结论是这样一种文明是保守的、懦弱的、衰败的,它的观点是如果中国要想发展、想找到新的出路,就必须走向蓝色的海洋文明。我不知道您对于这种观点做何评价?

比尔·波特:其实我没有看过这个电影。我知道我去旅游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在黄河旁边的人们比较穷,因为这个地方有些落后的,交通不方便,所以如果我是1988、1989年的时候看这个地方,我会同意这些地方都是落后的。现代的中国如果要发展的时候,大概是别的地方比较快发展,就是这个年代,广东省比较开始发达,就是1989年,1991年邓小平去深圳的时候,海边--福建、浙江、广东就开始发展的时候。发展就是发展,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我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是黄河,因为我对传统的文化有兴趣。

现在在中国,我发现很多人开始对他们自己原来的历史,他们国家的历史、国家的文化开始也有兴趣,如果是这样他们应该对黄河很有兴趣,因为如果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国文化。

凤凰网文化:我非常喜欢您这本《黄河之旅》当中的一句话,在第53页,您说“这是令人惊奇的一天,我看到了如此之多的石刻佛像和石砌佛塔,却没有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和尚和尼姑。”我觉得其实这句话也体现出来您这一段黄河之旅,包括《空谷幽兰》那本书、包括《禅的行囊》那本书的所有旅程的一个本质,就是您走在现实当中,可是您渴望走过的或者说您心中一直在走的那段旅程其实是历史的。

比尔·波特:对。当然我喜欢人民,我也喜欢艺术品,所以我看一个佛庙,我可以把它当一座艺术品,觉得这个建筑非常美。我喜欢人,所以我看一个庙,我喜欢人物住在里面,把它当成一个家不是博物馆。我知道有的庙艺术方面很重要,所以不要让别人住在里面,这样可以给大家看,把它当做一个艺术品。可有时候还是觉得有一点失望。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比尔波特 黄河 文化 大陆 台湾 中国 空谷幽兰 禅的行囊 黄河之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