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影展策展人陈述

2011年12月29日 17:03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影展策展人陈述

“你不属于”是一个电影季,它将展映一批由我们精心挑选、组合并翻译和添加字幕的近期印度电影,以此表达我们对印度电影的观点。它包括剧情长片、纪录片和实验影像,同时辅以一本读本《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该书囊括了新近翻译的一批在过去三十年中写就的论述印度电影的文章。

电影季和读本两者都在透过独立电影来探索移动图像在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电影生产国”的角色。在此展映的电影所探索的,是电影从胶片时代——一个由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国家间战争、政治行动和公民权组成的时代——向一个全球化了的和数码影像的新时代的转变。这是一个影像创作平民化的时代,一个“流媒体”的时代,一个数码治理的时代。一种新的电影主人公已经浮现——有时是电影作者,有时是影像活跃分子,有时则是一个虚构的主人公:它有时是一个超可见的(hypervisible)在场者,与一部“无处不在”的摄像机如影随形,有时则是一个不可见却洞察一切的人物。所谓的“属于”某个地方——某个社区、城市,甚或国家,被与一个不属于的、不在场的窥视者相对照。

产生这种新型主体的部分原因在于数字技术的普及,它允许普通人也能成为电影作者,使摄影机得以无处不在。

第一部分移动图像之实验

印度三十年来的重要移动图像实验将在这里展映,囊括了胶片和数字平台制作的作品。“移动图像之实验”横跨了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里程碑式的胶片作品,到21世纪早期的数字实验影像。

本次影展将玛尼·考尔(ManiKaul)创作于1989年的影片《希德什瓦里》树立为其具有标志性的实验作品,在此片中,一部当代的纪录片着手去挖掘一位传奇色彩的图穆里歌手和艺伎的形象。这部作品与一部非常新的纪录片作品,斯帕丹·班纳吉的《你不属于》形成对照,此片探讨了何以即便是十分当代的艺术创作实践,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后就会被东方化和古代化。这几部作品由古到今,共包括三个板块。在“长期的文化遗产和独立电影”板块探讨一个印度独立电影中的一个传统持久关心的命题:移动图像的文明可能性,特别是它为有可能会消亡的实践和生活方式注入新的生命力的能力。我们会看到阿米特·杜塔完成于2010年的、关于那位传奇式的18世纪克什米尔画家的影片《奈恩苏克》,与之并置的是R·V·拉马尼的经典作品《Saa》,阿格亚·巴苏的《死、生等等》,并以库马·夏哈尼的关于舞者基路甲蓝·莫汉帕洽的史诗作品《潜在之神》结束。在“景观/历史”板块中,苏克德夫的《印度1967》中的1960年代与一个十分不同的有关历史景观的理念形成对照,那是莫尼卡·巴辛的作品《暂时失去知觉》中的印巴分治的遗产,在此之后是维万·桑达拉姆的实验影像作品中的被污染的,然而充满历史感的景观。“电影、工具和残骸”板块将我们带回到胶片、悬疑、默片和无线电这些工具,它们出现于普什帕玛拉的鬼片中,K·M·马杜苏丹南和维品?维杰的有关电影和无线电的短片中,阿希什·阿维昆塔克的淹没象头神伽内什的仪式表演中,以及苏拉比·夏尔马对于契约移民工的音乐旅程的追寻中。

这一部分的影片:

《潜在之神》(库马尔·沙哈尼,奥里雅语,1991年)

《死、生等等》(阿格亚·巴苏,英语,2008年)

《漂浮》(维万·桑达拉姆,无对白,2008年)

《风之宫殿》(维品·维杰,英语,2003年)

《历史是一部默片》(K·M·马杜苏丹南,英语,2006年)

《印度1967》(S·苏克德夫,无对白,1967)

《吃石头的人》(尼基·乔普拉、穆尼尔·卡巴尼,无对白,2011年)

《奈恩苏克》(阿米特·杜塔,多格拉语,2010年)

《巴黎秋日》(普什帕玛拉·N,英语,2006年)

《剃刀、血,和其他故事》(K·M·马杜苏丹南,无对白,2009年)

《SAA》(R·V·拉马尼,无对白,1991年)

《希德什瓦里》(玛尼·考尔,印地语,1989年)

《暂时失去知觉》(莫尼卡·巴辛,英语,2005年)

《追踪》(维万·桑达拉姆,无对白,2002~2004年)

《旋转》(维万·桑达拉姆,无对白,2008年)

《给象头神的献祭》(阿希什·阿维昆塔克,无对白,2010年)

《你不属于》(斯帕丹·班纳吉,英语,2011年)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策展 张颂仁 双年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