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误读
2010年12月01日 11:57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研讨会海报

前天,众多海内外张爱玲研究学者齐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多角度解读以期诠释一个“全方位的张爱玲”。是什么构成了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专家通过四个场次研讨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张爱玲的文学视野、张爱玲的双语创作、张爱玲与视觉艺术、张爱玲的晚期风格。在研讨会上众专家认为,张爱玲文学视野非常广阔,小家碧玉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误读。

“阅读她的时候

就像在挖掘文物”

台湾知名作家苏伟贞在会上表示,“张爱玲活着的时候就像一部历史,我们在阅读她的时候就像在挖掘文物,其实我们更多是喜爱她的创造力。”苏伟贞认为,张爱玲在“传奇之中若无其事化”。借助更改经典,在传奇之中寻找普通人,也在普通人之中寻找传奇,另外还能在陌生化之中改变传奇,用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将传奇变成大家容易理解的小事,同时又能将日常生活艺术化。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表示,一个作家的文学视野非常重要,“她的视野什么样,她的作品就会什么样。”不少作家都曾对张爱玲颇有微词,认为她的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物范围很窄。陈子善则认为,张爱玲的作品中很多地方都自然地引用了中外古今的人物及典故,这证明了她广大的阅读量。“我们多了解的是张爱玲的天才,但却很少人注意到她的勤奋。天才和勤奋是不可分割的。”

“小家碧玉

是对张爱玲的误读”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视野与取材,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有观点认为,张爱玲写作的都是小家碧玉式的作品,笔下没有波澜壮阔的气度。专家们在研讨会上为张爱玲进行了“辩护”,表示这种看法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误读。

陈子善表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经有作家评价张爱玲“取材有限,视野狭窄”,而学界对张爱玲的文学视野历来存在争议。“实际上,1965年张爱玲曾写过一个英文自白,对她的创作道路做了简要回顾。”他介绍说,“在自白里面她的视野非常宽广,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的政治演变、文学演变,她都有很明确的表述。《异乡记》就记录了张爱玲的农村经验,对底层生活的关注。”《异乡记》是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是张爱玲人生中重要经历的真实记录。

止庵认为,看过《秧歌》的读者就会知道,张爱玲并非只会写小家碧玉式的东西,她对国家命运和普通人有着深刻的关注。“如果把张爱玲的作品全部读一遍,我们会认识到一个全新的、关心国家命运和普通人生活,文学视野非常广阔的张爱玲。”他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早报记者 张颖 发自北京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