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卖家多,买家少,特别是大的买家更少。没有托儿,拍卖气氛怎么上来?拍卖价格怎么上来?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乱象和其中的一些潜规则包括:出借资质、挂靠拍卖、虚假鉴定、虚报高价、欺骗收费、雇用拍托,等等。
汇德果然出事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俊大为释然。
浸淫古玩行业十多年的李俊,在古玩城有自己的店铺和公司。近段时间,他一直得意于自己的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与一家名叫"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公司有关---通过提供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安徽汇德引诱藏友签订委托合同,骗取了116位来自全国各地藏友的"血汗钱"。涉及拍卖品超过千件,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李俊当时多个心眼,才没成为第117位上当的藏友。
"汇德事件"揭开了当下艺术品拍卖黑幕的一角,震动了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引发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拍卖企业、藏家、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多方关注。
目前,上海、安徽两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流拍谜局
李俊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2009年8月,他把自己的藏品上传到一家古玩交易网站,并留下了联系方式。不久,他就接到合肥一家名叫安徽历藏文化公司年轻业务员的电话,称看到李俊的两件瓷器不错,建议他带着东西来合肥鉴定,如果东西确实好的话,可以在大城市巡回展览并上拍。
李俊听后心里为之一动,答应考虑一下。此后他上了该公司网站,发现确有这样的业务。没两天这位业务员又来电话,问考虑得怎么样?李俊问了问收费和如何拍卖的细节问题,业务员便不耐烦地催促他到合肥来。
“货到地头死”,这个做生意的常识李俊是清楚的。在李俊的追问下,业务员说要收取鉴定费和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业务员还说李俊的东西可估价几十万元。如此算来,需几万元手续费。这时李俊开始觉得可疑了,他回绝了业务员的“邀请”。
不久,他在网上看到当地媒体报道安徽历藏文化公司“流拍谜局”的消息,心里暗自庆幸。
没想到几个月后,李俊又接到一家名叫安徽汇德公司女业务员的电话,说辞竟和安徽历藏的业务员一样。他当即拒绝。
但这样的电话不断打过来。李俊火了,没想到对方竟然破口大骂。李俊觉得,这家公司有欺骗嫌疑,早晚要出事。他的感觉果然没有错。
2011年1月9日,由安徽汇德组织的所谓“2011年上海站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因绝大部分拍品流拍,引发拍品所有权人强烈不满。
经过现场众人互相交流发现,此次拍卖会现场“买家”几乎都是拍品所有权人,真正的买家少之又少,有几个甚至就是该公司雇来举牌的枪手。拍品所有权人这才发觉自己上当受骗。
经当地媒体调查发现,安徽汇德通过提供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引诱各地百余名收藏者签订委托合同。
“大家都是从山东、山西、河北,甚至新疆等地赶来。共116人,分别给汇德公司交纳了1万元到400万元不等的手续费。”一位藏友介绍。
当地媒体报道称,安徽汇德并没有拍卖资质,只是借用了上海久鼎拍卖公司的名义。
事实上,安徽汇德和之前安徽历藏主导的“流拍谜局”,不仅在手法上一模一样,甚至连公司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也完全相同。
安徽历藏的操作模式是:业务员给藏友打电话,声称某个藏品很好,可以拍得高价钱;藏友心动后,双方签订拍卖服务合同。安徽历藏对藏品估价很高,随之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金额几千元至数万元,甚至更高;安徽历藏承诺将藏品包装后,在全国各地展览、拍卖;在参加某场拍卖会后,藏友们却被告知藏品流拍了;质疑上当受骗后,藏友要求退费,但基本都遭到拒绝。
安徽汇德和安徽历藏的“流拍谜局”,反映了目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乱象和其中的一些潜规则。比如,出借资质、挂靠拍卖、虚假鉴定、虚报高价、欺骗收费、雇用拍托,等等。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