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抛盘”引发震荡?
此次将亮相香港苏富比夜场拍卖的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最完整及最有系统的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之一,涵盖了上世纪80年代至新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和演变。
拍品中最大的亮点是在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中曾经亮相的代表作品,包括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毛旭辉的《家长系列三号》、曾梵志的《假面系列四号》等。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是其艺术生涯中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据香港苏富比介绍,该幅作品估价为2500万-3000万港元。
一个收藏家出售自己的藏品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尤伦斯这样一个重量级别的大买家一次拿出上百件藏品抛售,就很容易被看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出货”信号。有些媒体接连用了“游戏结束了”“梦破碎”等字眼来形容。但也有圈内人士认为,当代艺术的收藏主力已经从境外开始转向从事金
融、房地产、奢侈品等行业的一批国内年轻一代买家,一两个西方大藏家的撤离不会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向。
著名收藏家牟建平认为,尤伦斯选择香港苏富比来抛售是明智之举。自2008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内地油画拍卖一直没缓过劲来,市场人气不旺,热点已转移到中国书画上去了,当代艺术板块成交缩水不少,除了个别写实画派的,大多数画家的价位都下跌了30%至50%。而香港历来油画拍卖都还不差,在收藏群体方面有一定基础,买家比较稳定。
牟建平认为,尤伦斯此次在香港苏富比送拍,对市场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上,在价格上不会形成较大冲击。因为在金融危机后,当代艺术板块已经硬着陆了,跌无可跌。至于中国当代艺术能否东山再起,牟建平认为,还要看外部环境是否配合。一方面,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出台政策打压投机炒房后,会有更多社会闲散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当代艺术有可能成为选择的一个对象;另一方面,中国书画是否还会热下去,如果稍微降温,此消彼长,对当代艺术行情的反弹就非常有利。总之,艺术品市场只要总体看好,当代艺术就会有希望“跟涨”。
西方收藏家失去信心?
有人将尤伦斯出售藏品看做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转折点。
评论家朱其认为,艺术市场的“资本炒作”及缺乏学术体系的支撑,是尤伦斯决意退出中国的重要原因。他分析,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资本“运作”,而是一种类似击鼓传花的投机资本“炒作”,在艺术金融立法的遥遥无期、拍卖在当代艺术市场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中国艺术家批量生产、艺术日益平庸化的情况下,再大量购买、保存或宣传中国艺术品,已看不到一种上升趋势。这些年不少有才华和知名度的艺术家都卷入了“做明星”、“赶场子”和大量生产艺术的状态,几乎没有人静下心来思考艺术,导致尤伦斯等许多西方收藏家失去信心。
近年来,当代艺术引发的争议不少。中国有些年轻艺术家纷纷模仿西方新潮艺术进行创作,虽然这种试图与世界接轨的“模仿”,在其他学科领域都发生过,但对于注重原创的当代艺术来说,这是不可回避的硬伤。还有人把浅薄和轻狂当成了个性,盲目跟风。甚至有人运用流水线复制、雇人代笔、参与欺骗性炒作等手段进行运作,从而背离艺术引发危机。
动辄千万含金量如何?
尤伦斯到底为何不愿继续持有中国当代艺术?从市场的因素说,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到了较高的价位,很难再攀升了,继续持有也是枉然,此时出手确实能有个好价钱。然而,也有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下一个高峰会在三五年之内出现。
当代艺术并不仅是指当代创作的艺术,而是指某些所谓艺术的先锋派创作的目光呆滞、大嘴大脸、龇牙咧嘴的可复制“大头贴”,这似乎已经成为某些当代艺术家通用的艺术风格和标志。这种风格的作品,跟人们正常的艺术需求和审美趣味似乎相差甚远。一张卖不到10万元人民币的画,到了5年后的2008年要卖2000万元。当代艺术之发飙,是从近几年开始。从开始的一次专场拍卖最多也不过区区200多万元总成交额,到一场拍卖的总成交额已经上亿元,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几年间猛涨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不少媒体用“连番炒作鸡毛上天”来形容当代艺术曾经火箭般蹿升的价格。
中国当代艺术真的价值几千万元了吗?有人认为,艺术品的天价源于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天价做局”,大部分天价作品实际上是虚假交易。最近几年有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是民国初期一些大师作品的10倍,这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的确,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刘海粟的作品,可能远远低于一位并无多大艺术建树的中青年名家的作品。这促使人们反思,这些动辄上千万元的当代艺术作品到底蕴含了多少艺术价值?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