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独家]胡歌:镜头前存在既表现舞台上表现才存在


来源:凤凰网文化

核心提示: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于2014年10月30日在乌镇正式拉开帷幕,青年演员胡歌第二次参加。凤凰网文化在乌镇独家对话了胡歌,围绕他本人、影视、话剧进行了抛却明星光环、不带娱乐气息的沉静访谈。他说舞台

核心提示: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于2014年10月30日在乌镇正式拉开帷幕,青年演员胡歌第二次参加。凤凰网文化在乌镇独家对话了胡歌,围绕他本人、影视、话剧进行了抛却明星光环、不带娱乐气息的沉静访谈。他说舞台是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也想借舞台证明自己。他觉得做戏剧的人比做影视的人更纯粹一些。下一步自己想和黄磊、姜文合作,也想演一些现实题材。他表示演员才是自己追求的职业,而不是明星。

凤凰网文化:第一个问题可能有点俗,但是我觉得是下面的问题的一个开端吧。你觉得自己属于偶像派阵营还是属于实力派?

胡歌:第一个问题比较俗,但是是下面所有问题的开端,你的意思就是下面所有的问题都很俗是吧?

凤凰网文化:不是,因为可能作为胡歌来讲,好像总是逃不开偶像的阴影。

胡歌:我是偶像起家的,但是重点肯定是在实力。

凤凰网文化:那现状呢?

胡歌:现状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吧。

凤凰网文化:你是戏剧学院毕业的,不算大学时候在校园里的习作,实际上去年才演了第一部出道以后的话剧,而且恰好就是去年的首届乌镇戏剧节的开幕大戏,那后来又参演了上海话版的《永远的尹雪艳》,然后在两部话剧之后的一些采访当中,说过每年都想去演一部话剧。我不知道毕业之后这么多年一直都拍影视剧,为什么还要回到话剧舞台上?是心里始终有这么一份情结还是怎样?

胡歌:有感性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在。感性的成分就像你所说的,舞台对于我来说那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因为在学校里面几乎每天都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所以对舞台是有情感的,离开舞台这么多年了,还是想回到这个地方。也有理性的成分,也是正如你所说的,我到底是偶像还是实力,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舞台是一个证明自己最好的地方。当然我觉得我可能现在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或者说到这个足够的能力去证明自己已经是实力派了,但是至少在舞台上我可以去重新历练,可以重新去学习到或者说找到很多表演的感觉,重新回到舞台对我来说肯定是有提升的,所以这应该也算是我所谓的从偶像走向实力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凤凰网文化:但对于一个公认的偶像来讲,话剧舞台可能并不算是一个太好的选择,因为荧幕可以放大那张英俊的脸,但是舞台就不一样,最后一排的观众根本连脸部都看不到的,而且影视的观众不可怀疑的就是一定会比话剧的观众要多,当然胡歌是一块金字招牌,有胡歌参演的话剧票房应该不会太差。我不知道以后会把重心放到话剧上还是说主业还是在影视部分?

胡歌:这个我们得分开两方面来讲。首先作为我,我内心对舞台是有向往的,我对舞台是有情感的,所以我选择回到舞台去的时候,我不会去考虑像你所说的那些所谓的观众或者说受众面有多广的问题,对我来说可能没有那么多人在关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反而会更专注的在做这件事情,这对我来说和我的选择回归舞台的初衷是一致的。至于以后我是会更多的在舞台上还是说会更多的会在影视上,我现在不知道,但是从现阶段来说,可能我的重点还是会在影视上。

凤凰网文化:重回到话剧舞台之后,有没有一些不适感,因为演了这么多年的影视剧了,肯定会在表演习惯上包括对于镜头的那种适应感,已经形成了。就像很多导演也说,有一些电视剧起家的演员,在演电影的时候总是感觉演得不到位,总是带着电视剧的范儿。我不知道在话剧舞台上,虽然是学这个的,但是这么多年放下了之后会不会有不适感?

胡歌:不能说是不适感,应该说是大家注意的点不一样,影视剧的表演你要懂得和镜头的配合,你要能够想像到你的表演在荧幕上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怎么样的画面,但是你在舞台上是不需要有这一层思考的,因为舞台上你是直接面对观众的,你怎么样展现,他们最直接的就看到你是什么样子。

可能我刚刚回到舞台的时候,在《如梦之梦》排练的时候,对于我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我在台词上会没有那么的讲究,因为我们在演电视剧或者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时候是追求的是一种生活的自然的状态,那可能在台词的节奏上不会像在舞台上要求那么的高,包括你的声音,你的台词的传送,这些要求在舞台上都会要比在影视表演的时候要高很多。但是我觉得毕竟还是从舞台上出来的演员,所以在经过一两个月的磨合,然后包括自己把精力注意力放在这一块的话,我觉得经过一两个月以后,这就不是一个问题。

当然我觉得对于我再重新回到影视剧以后,这个帮助和提升是非常大的。

凤凰网文化: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签约,然后去拍了那么一部《仙剑奇侠传》,大火,从此成为影视剧演员,很可能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就到了某一个小剧团成了一个普通的话剧演员,那甚至也可能现在还处在一个半失业状态,因为毕竟中国的戏剧现状不算是太好。

胡歌:所以说我还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演员,所以我也一直在提醒自己,就是我能够走到今天,是运气的成分在帮我,还是我真的有了这个实力可以让我走到今天。这也是我为什么会花一年的时间重返舞台,我也是想看看我自己,因为当运气推着你走的时候,你很容易自满,你很容易迷失,你很容易看不清自己脚下的路,其实把这个走的速度放慢下来,走的更踏实一些,我觉得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当时做这个选择的时候,有非常多反对的声音,因为无论是从收入上来说还是从影响来说,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觉得30岁以后我对于自己将来要走的路,我们很明确了,我觉得我更适合做一个演员,而不适合去做一个所谓的明星,明星在我的眼里不是一个职业,演员是一个职业,而且是我愿意花可能几十年的时间去做的一个职业。

凤凰网文化:你的运气是比较好的,可是中国话剧的运气好像就欠缺了那么一点。刚才也说到中国话剧的现状并不是太好,作为一个专业出身的人,尽管这么多年没在这个领域,但我想也一定一直关注着,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

胡歌:我作为一个半只脚踩在话剧圈里的人,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来评价,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参与了《如梦之梦》和参与了《永远的尹雪艳》这两个演出的一个话剧界的新演员来说,我感受到的和我体会到的东西来看整个中国话剧界,我看还是积极的。我最大的感触是做话剧的人和做影视剧的人不一样,不管是制作的还是创作的,相对来说更纯粹,他们心中有他们坚持的东西,但影视圈可能本身比较大,的确是有有理想的人,但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挣钱的人,所以大家的目的就没有那么的纯粹,反而我会在话剧排练的时候我会有很多的感动。由于很多人他们不是没有机会去挣钱或者不是没有机会去拍电视拍电影,但他们就坚守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所以我相信只要有坚持,将来中国的话剧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而且我觉得观众也是越来越成熟。

凤凰网文化:现在有很多影视演员,无论他以前是不是话剧这个领域里头学习过或者说工作过的,他可能都在影视界出名之后,然后回到这个舞台上。比如说像您参演《如梦之梦》就是回到这个舞台上,《如梦之梦》的另外主演像许晴,她也是影视演员,比如说像邓超,他也回到话剧舞台上,甚至可能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老牌的话剧剧团,像北京人艺,他可能大戏的主演会找比如冯远征老师,那也是因为他可能在荧幕上被大家熟悉了。那这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因为它会吸引一部分观众,而且这部分观众的数量是可观的,但是对于话剧本身的发展,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胡歌:有,他可以把影视剧的观众带入剧场。

凤凰网文化:但是会把这部分观众培养成真正的话剧爱好者吗?

胡歌:不能说百分之百,我觉得把十个影视剧的观众带进剧场,能留下来三个人,那也是一种成功。而且对于演员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去证明自己,或者有机会能够在舞台上得到锻炼,我觉得这是一个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当然作为制作方,你在选择明星的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不能说只看着人气或者说只看着票房。

凤凰网文化:乌镇两年戏剧节了,您都来了,觉得乌镇这个戏剧节怎么样?它是真对中国戏剧有帮助,还是只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短暂的周期性的这么一个话剧的节日?

胡歌:不会,我觉得乌镇戏剧节肯定会长期办下去的,而且从去年到今年,虽然我今年昨天才刚到,但是我能够感受到这个氛围。我觉得今年的氛围比去年可能更热烈了,因为经过去年成功的首届以后,它的影响也更大,知道的人也更多了。我始终觉得如果不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作为演员来说,国际戏剧节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因为它很难得,它可以把全世界优秀的演员和剧目都集中在这里,你可以在相对来说比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地的优秀剧目,如果你不是在这里的话,可能你得周游世界才能把这些剧都看完。而且像赖老师黄老师,他们在选择剧目的时候也会选择不同类型的不同风格的,所以你会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段里面看到各种各样的形式各种各样的流派。

凤凰网文化:这可能就也是话剧的一个短版,那天曾江老师也说,他说我不来乌镇会知道西班牙有这么一个好戏吗,我会知道法国有这么一个好戏吗,他说不可能知道,我说在香港也不容易知道吗,他说我去哪里知道。作为演员圈子里的人,对一部戏的知晓都没有这么便捷,可能普通观众就更困难一些,这可能是话剧发展的一个弊端吧。

胡歌:你只能通过一些碟片,像我们以前看最早的《巴黎圣母院》这些都不是在剧院里看的,都是买碟片看的,先看了碟片以后觉得很震撼,后来过了几年以后在上海大剧院真的来上演,进了剧场看感受又不一样,虽然可能他们来的那一波演员并不是原来最好的那一波,可是身临其境的时候,那种震撼,是你在这个小小的屏幕上是感受不到的。

凤凰网文化:对你影响最深或者最喜欢的一部戏能说出名字来吗?

胡歌:那肯定还是我自己参演过的戏--《独立界的宣判》,那部戏是我在大三的时候参演的一部大戏,那一年我还是从校外拍完戏回到学校的,所以我只是演了其中的几个小角色,我并没有演到主角,但是那一次在学校舞台上的表演是让我真正的把舞台剧的表演和影视剧表演能够融会贯通起来的,因为正好是我在校外拍完戏回来,就是从舞台去到了影视剧,再从影视剧回到了舞台。

从我现在的感觉来看,在镜头前的表演,我所认知的最佳的状态是存在既表现,可是在舞台上是反过来的,表现才存在,怎么样可以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凤凰网文化:尽管大家都看的出来您在尝试不同的角色,也在试图努力的摆脱当年那个李逍遥的偶像形象,可是纵观你的作品,还是以古装类的虚构故事为主,有没有在心里有一种打算,要去拍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

胡歌:我这两年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情,其实从荧幕转到舞台,我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从李逍遥开始,我的古装形象就深入人心,不仅仅是观众,包括我们这个圈里的导演也好制作人也好,可能一说到胡歌他们就觉得他是演古装戏的演员,尤其是古装偶像剧,所以来找我的戏大部分都是这个类型,我没有机会没有办法去参演到你所说的现实题材,所以我选择了舞台。既然我在影视剧的范围里面很难去选择到我想要演的戏,我就先跳脱出来,我先在舞台上证明给大家看,我除了古装偶像我还可以演其他的一些。其实我觉得我这一步走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有很多的制作人和导演看了话剧以后,就现实题材的戏来找我了。

凤凰网文化:在别人拍这种戏的时候,可能想不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做导演或者制片人拍这么一部戏,现在的胡歌是具备这种能力的。

胡歌:我始终说我不适合同时做很多件事,我还是比较适合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如果我要当演员的话,那我就不会分心去做别的角色。

凤凰网文化:我昨天晚上去看了孟京辉导演的《女仆》,如果没看错的话好像你也在观众席里,但是我注意到从头至尾好像都比较安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对那部剧的一个态度或者观感?

胡歌:您一直在关注我是不是也表示了你对那部剧的态度和观感?

凤凰网文化:没有,因为我坐在最侧面,你应该是在最中间那个,跟何老师他们挨着,所以我看舞台的时候能同时扫到。

胡歌:首先是因为昨天好像有一个哥们喝多了去看剧有点吵,所以我就想我用我的安静来抑制他。我不知道你说那个状态是什么样子,可能我平时看戏就是这样,不管是看戏也好看电影也好,如果旁边有人吵,我其实心里会挺不高兴的,但那部戏应该说是一直是在思考,边看在边思考。

凤凰网文化:我的意思就是安静有时候代表可能心里有另一套自己的想法。

胡歌:因为其实《女仆》这个戏虽然我之前没有看过,但是他在中国其实有挺多版本的,可能孟导昨天的这个版本是比较极致的一种表现,所以就是作为观众来说,你是被它的形式感带跑了,还是能够把在它的这个形式感撕裂之后看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个是很多戏会带给观众的一个思考。包括我在昨天之前看的那个,它也是相对来说也是用一种比较荒诞的表现形式,去表述一个发人深省的东西。

那从《女仆》来说,我觉得可能很多人的心里面都会有一个所谓的女仆心态吧,不仅仅是在这个作者创作这部戏的那个时代,包括现在都会有。

凤凰网文化:这种安静我在猜想,是不是也是你平时私下里自己的一种常有的状态?

胡歌:我们进学校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说演员要学会当众孤独,可能安静也是一种当众孤独的表现形式,然后昨天我在看戏,我忘了是哪部戏的一句台词了,他说不是选择孤独就是选择堕落,如果你选择了孤独,那我恭喜你,那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同一条路上。

凤凰网文化:我的数据要是没错的话,今年正好是你出道十周年,整整十年,那在这十年当中我想问三个是什么,一个是你最大的感受或者感悟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胡歌: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什么感悟,我的改变就是要改变没有感悟的现状。

凤凰网文化:这个回答很犀利,在这十年之间,其实有一个事件大家也都知道,是那场车祸,我如果把它说成是你的一个转折点,准不准确?

胡歌:它是一个点,但不一定是转折,因为我并不觉得如果没有这场车祸的话,我的路会走的顺畅。因为可能在这场车祸之前我是属于少年得志、一夜走红的那种演员,其实我是没有准备好的,作为当年的我来说,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心态、演技、阅历都还没有到那个层面,所以如果顺着那个势头往前走的话,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那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能够让我沉淀下来,安静的思考,可能才能让我走到今天,我不觉得如果没有那件事的话我今天会更好,我不觉得。

凤凰网文化:你好像很会挑剧本,因为基本上你所有的戏都火了,这个很不容易的,不是任何一个已经走红的演员一个偶像演员他的任何一部戏都会引来这么多的关注的,怎么做到的?

胡歌:大部分火的戏都跟剧本没什么关系。

凤凰网文化:那为什么还去参加呢?

胡歌:大部分火的戏是因为包括它的营销宣传比较成功,从剧本上来说是有很多的遗憾吧,当然也不能说不好,就是可能作为古装偶像剧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好的剧本,但是作为演员来说,我觉得30岁以后的我再去看之前演的剧本来说,我觉得可以更好。

凤凰网文化:所以你是一个挑剔剧本的演员?

胡歌:你要挑剔剧本必须要有个前提,是你有选择的权利,演员很多时候是很被动的,你很多时候是被选择,当有一天你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了,那是很幸运也是很难得的事情,所以不要说挑剔,挑剔太奢侈了。

凤凰网文化:那我们再把话题往话剧和乌镇拉回一点,昨天到了乌镇之后,可能会在街头看到一些表演,是今年的新项目古镇嘉年华,有很多不同的剧组他们在街头或者码头上就临场表演,包括延续去年的依然有青年导演的竞赛单元,很多青年演员青年导演剧目在剧场当中上演,我看了一些,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可以理解,因为毕竟都是年轻人在做,但是可以感觉到好像似乎有一些空中楼阁的感觉,可能跟他们本身的阅历积累以及读书思考方面有一些欠缺有关,导致了他们的剧总有一点感觉架在上面的感觉。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而且我可以说胡歌现在是一个青年领袖,就是你的有足够的影响力,我不知道你对于这些青年的导演也好演员也好,他们首先有这份理想去做,但是在怎么做上有没有什么建议?

胡歌:我真的被你架到了青年领袖的位置。

凤凰网文化:有的事情自己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

胡歌:你把我架到了这个位置上,就要让我说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说的话,其实我真的不是什么你说的青年领袖,我来这里是来学习的,对我来说开幕有益,就像看书一样开卷有益。我到了这儿,只要幕一打开,每一个戏不管是谁演的,不管是年轻人的作品还是专业人的作品,对我来说都是有学习的地方。昨天我来了,我看了四个戏,有三个是我在里面是有看到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东西的。我昨天有三个印象很深刻的,《爷爷历险记》、《西》、还有《怪物》,这三个戏给我印象都很深刻,每个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作为表演来说,《怪物》里面那个台湾的女演员,我觉得她的表演非常好,我一点都不觉得她是学生或者是什么,我觉得我都可以拜她为师了,还有《西》和《爷爷历险记》,我觉得他们从创作的思维上来说,很新,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新的。

凤凰网文化:你自己现在有没有新的话剧正在准备?

胡歌:还真的有。

凤凰网文化:不方便透露?

胡歌:对,最后还没有确定,还不能说。

凤凰网文化:我想问问下一个最期待合作的导演是谁?我希望分开说,电视剧、电影和话剧。

胡歌:先说话剧吧,如果黄老师他有继续拍戏的机会的话,我很想跟黄老师合作一下,其实认识他很多年了,十几年了,一直受到他的教诲,见面的机会不多吧,但是每次见到他都会给我很多的很好的建议,那我也一直很希望能够在他的作品里面有机会参演。

电视剧其实在这两年我运气也挺好的,我遇到了像张黎和孔笙这样的导演,我没有什么奢求,继续有机会跟他们合作就好了。

电影的话从国内导演来说,我很想和姜文老师有机会可以跟他学习一下。

凤凰网文化:你觉得姜文好在哪儿?

胡歌:他在我眼里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大师,他也是从演员出身,然后改行做了导演,他的作品亦文亦武,亦文亦商,而且我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的作品可以给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包括他自己对于表演的拿捏,对于每一个人物的理解,有机会吧。

凤凰网文化:据说姜文导演时候,其实特别像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就有点独裁的感觉,你能够跟这种性格相处得非常愉快吗?或者说你自己会不会在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不包括生活当中,从事艺术创作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倾向?

胡歌:其实做创作的时候很多时候这个过程就是打碎重塑,当你进入一个剧组的时候,我相信每个演员都是有备而去的,都是把将要去诠释的人物已经准备好才进到了剧组里,你能不能接受完全把你准备好的东西全盘否定全盘打碎,然后放空以后再去重塑,那我觉得我可以,可能有些人他会有自己的坚持,我是可以的。因为我很早之前我就做过一个比喻,我就觉得演员其实就跟水一样,每一个等待你去塑造的角色就是一个不同形状的容器,那你要做的就是把水灌到这个容器里,这个容器是什么形状你这个水就变成什么形状。

凤凰网文化:这个可能就是一种天生的性格,因为看资料当年你考上的其实是中央戏剧学院,而最后去的是上海,仅仅是因为父母的意见。

胡歌:还有就是面对现实的妥协,因为从投资回报上来说,在上海学表演这个投资回报率会高一点。

凤凰网文化:你其实不是一个很功利的人。

胡歌:现在看不是,因为现在不缺钱,可是你缺钱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还是要怎么养活自己。

凤凰网文化:这是一句很实在的话。

胡歌:今天说的都是实在的话。

凤凰网文化:我们就用这句实在的话作为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杨海亮]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