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美国记者何伟谈中国纪事:愿写普通中国人特点


来源:中国新闻网

9月初,美国记者、作家何伟在离开近四年后再次来到中国,为新书《奇石》做推广。”  当谈到在非虚构写作中如何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何伟表示,“我并没有去刻意划分主观和客观。

9月初,美国记者、作家何伟在离开近四年后再次来到中国,为新书《奇石》做推广。13日下午,他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何伟曾以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经历,推出中国纪实文学三部曲,谈及中国纪事,他表示,自己更愿意写出普通中国人的特点和性格,而非去写能代表中国的符号性人物。

写普通人的特点,不写符号性人物

何伟1996年来到涪陵支教,2007年离开中国,这段经历被他写进了中国纪实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中,并一度成为外国人写中国的纪实标杆之作。他的写作采用的是非虚构文学的样式,写出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细节。

何伟表示,自己写作的初衷非常单纯,只想写出自己接触到的普通个体的特点和性格,而非想让他们成为能代表中国的某种符号性人物。同时拥有《纽约客》记者身份的他,认为新闻写作无法满足自己讲述中国故事的需要。“新闻稿对写作时间和效率有较高的要求,对篇幅也做了限制。它必须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而且妨碍幽默感的发挥。非虚构文学却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将观察到的细节用第一人称表述出来,成为具有幽默感的生动文字。但这两者也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必须进行真实的表达,而不能自己去创造细节。”

当谈到在非虚构写作中如何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时,何伟表示,“我并没有去刻意划分主观和客观。好的非虚构写作,需要作者去充分了解采访对象,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样我待在他们身边进行观察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因为我的存在有不自然的表现。另外,我会把自己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告诉读者,成为一个必要的故事背景,读者会知道写作中是以‘我’的视角来观察,而我本身不会对事情做评价。”

保持写作角度的新鲜

事实上,何伟在美国的中西部长大,大学毕业后去英国念书,之后在中国工作了十年时间,再去了埃及。他一直在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太久的时间,想始终保持写作角度的新鲜。“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稳定比较好,但作为非虚构作家,保持角度的新鲜是很重要的。我不喜欢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每五六年换一个地方比较合适。我离开中国是因为我要保护这样的角度,去埃及也是因为这个。因为在一个地方太久,会没有什么新鲜的角度。学习新的东西,不要在一个地方太舒服,不要像个本地人。现在在埃及,什么东西都是新的,让我学到了很多。”

何伟表示,现在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他去到新的地方,能找新的朋友,跟当地人打成一片。《纽约客》有一些非虚构写作的作者,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却比较自由、独立,写作也更加灵活。“独立性对作家来说非常重要。”

两三年后可能再来中国

何伟的夫人张彤禾也出版了以中国为题材的非虚构作品。不同的身份让两人在采访中遇到了不同情况。“我们的采访方法大致相同,为了观察会在目的地租房子,长时间呆着。但她是华裔,外貌上跟中国人距离小,他们接受起来也较容易。她写《打工女孩》的时候,跟采访对象交谈得特别自然轻松,她们也愿意告诉她很多私人的东西,这对我来说就很难做到。作为外国人,我会找自己合适的采访对象。”

何伟还表示,也许两三年后还会回到中国。正如他的新书《奇石》封面上的推荐词所说,“中国就像块奇石,每个人都能看出不同的样子”,中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迅速发展,对他来说充满着吸引力。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何伟 中国故事 奇石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