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报纸上的足球名宿专栏:流言,故事会与国民性反思


来源:时代周报

在政治、经济等报道中,能够专访到一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往往是几家顶级媒体的独家资源。如体育媒体这样星光灿烂,真是不多见。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猫腻颇多。

阎京牛

世界杯激战正酣,众多体育和非体育媒体,则以获得独家的境外资源以示显。众多的知名球星、教练的专访,让人眼花缭乱。更有不少大牌,不吝亲自上阵,赐文以慰中国读者,让人感动。

这种高大上,似乎特别常见于国内的体育比赛报道。在政治、经济等报道中,能够专访到一个事件的核心人物,往往是几家顶级媒体的独家资源。如体育媒体这样星光灿烂,真是不多见。其实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猫腻颇多。

“代巨星立言”

早先在2004年时,就有一家业内著名体育媒体,白纸黑字地刊出某世界足球先生兼金球奖得主的专栏,对欧洲杯战况加以褒贬,过后很是闹了一番纠纷。这种“代巨星立言”、而且是替外国球星拿中文立言的路数,构思精奇,相比诱拐罗纳尔多做代言的某喉宝和自产自销整版国足主帅专访的另一家报纸,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同样是这家媒体,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曾以《每日镜报》某英国记者的名义发布过多篇专栏文章,嬉笑怒骂,被不少同行转载。然而这些言辞犀利、洞见卓绝的高论,在哪家公司的搜索引擎里都是找不到英文原文的。有好事者搜索这位罗伯特某某兄的大名,发现倒也不是那个者行孙,的的确确是在镜报集团里有一个格子间的。然而这个格子间并不设在大名鼎鼎的《每日镜报》社内,而是在一份具有10年悠久历史的社区报《码头报》旗下:类似的小报,镜报集团旗下差不多有150家。罗伯特兄待在拥有24万人口的伦敦塔村,兢兢业业地报道着金丝雀码头商业区的社会、娱乐和经济新闻,顺带关注郑智同志的前母队英冠弱旅查尔顿,居然还能拔冗关怀13亿中国人民,以流利的中文写就一篇篇评论,使我辈无知童子如沐春风。只可惜罗伯特老兄太有深藏功与名的觉悟,奥运过后,居然就从中国媒体销声匿迹。直到最近读到一位安德鲁某某兄的文字,才又重新嗅出“罗伯特文学”的一丝气息。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两段文字:“大不列颠是对德国人最有‘痛感’的国家,德国佬总是用一种看廉价妓女的眼神看着我们的足球队,或者是看着我们整个国家。就算在英语课堂上,德国学生还敢于纠正英国老师的语法,这不由得让我们抓狂!德国人认为他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领先,而且还没有顾忌地大声说出来。“

“德国人就像我们在大学时班上的那一位俊男,他可以轻易迷倒全班任何一位女生。他的学习成绩就像服用了伟哥一样挺拔,总之他优秀到无可挑剔。对于英格兰这样的下流学生来说,德国就是神,尤其在足球场上,德国就是专灭各种不同肤色对手的神。但今天这一场与非洲小国阿尔及利亚的比赛,让我们知道了,帅哥也会把屎拉到裤子里。”

这些透着三俗的段子,或许很能让国内读者看得呵呵大笑,但是即搜不到原文,也完全不符合真正了解当代英语世界写作习惯人的经验。反倒是和一些媒体人审美情趣与文风有着微妙的契合,让人有着无穷想象。

除了编之外,就是抄。抄很常见,但抄的时候却反复强调是自己的独家,也成为一种风格。比如著名的“Sports Illustrated”就成为国内体育媒体“独家”的重要来源。曾经在某国内体育大报的篮球版赫然发现,他们抄了Chris Ballard关于科比的一篇很棒的文章,而且不是“编译”,署的就是篮球版主编的名字。那篇文章里包含很长的采访片段,巴拉德为了写科比的故事,专门去泰国找科比的父亲,看他父亲是怎么当教练的。某媒体一个字不改,就换了自己的名字,仿佛他们为了报道科比花了多么大功夫一样。

再创作自古而来

其实这种猥琐的现象并不难以理解。甚至可以说在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的新闻报道中也可以见到。追究其风气,甚至可以回忆到中小学的教学里。细心的语文老师会发现,凡有写得一手好作文的后生,往往精于名人名言之再创作。有位半生任教于中学的老先生在三十多年前,就见过有学生大书雄文:“毛主席说过,考试不会做,抄一遍也可以有些心得的。”当时就无力吐槽。

此等风气也不能说是现在才有的,苏轼年轻时参加殿试,生编出一段皋陶杀人、唐尧救人的故事来,过后一句“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就可搪塞过去。

许多人对这一套,着实了然于心,搞起再创作也有一堆心得:启蒙时代人物,不分诗人、哲人与教士,都要谈知识论;高尔基先生与一众俄国大胡子,讲的必是劳动;创作教育格言,多半会归到苏霍姆林斯基名下;宣扬进化观念,则达尔文当仁不让。倒是中国的古圣先贤,因为章句变造太过繁复,不适合代为立言。今日席卷大江南北的鸡汤体,不过是对这套经验作了细化,把苏霍姆林斯基和达尔文换成了人民群众更喜闻乐见的杜月笙、白岩松、星云大师而已。

现在常见于体育报道各种“无中生有”,可以算是再创作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不仅言论是自产的,连发言者其人也是凭空杜撰。不但发言者凭空杜撰,事情也是不存在的。“香川本田更衣室冲突”这样在日文搜索引擎上怎么也找不到内容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门户网站吸引点击率。出于既有的“合理性”的创作,也诞生了一些说法。如“马德里竞技队的球迷,许多都是内战中的共和国派,当年西班牙内战中,不少人在军服里穿着马竞的球衣”这样类似于“钓鱼”材料的段子,却可以堂而皇之地流传在国内体育媒体圈。反正想着很合理—马竞和皇马敌对,皇马被弗朗哥钟爱,马竞球迷一定是共和国派,总之全然不顾马竞原来是有军政府背景的历史。

而体育媒体之所以这样的先生常见,可能是因为议事常被“404 not found”,发展民科又会被方舟子追喷,思前想后,只能转战相对不那么显眼的体育界。都是看个热闹,谁会来追究呢?追究当然是有的,比如“菲戈风波”等。

为何宁可相信罗伯特高论

体育传媒本质上是一种“以体育为对象的新闻媒体”,既需要按照新闻媒体的一般规则和专业技能来运行,又需要对报道对象有尺度之上的理解。然而我们的从业者似乎并不能给予读者具备足够专业水准的资讯,他们或者因为成本关系和业务素养,不足以建立覆盖面广、即时性强的信息网;或者虽然从各个信息源获得了足够多的材料,却没有足够能力对其加以整合与甄别。加上他们又沾染了流行风气,认为事事都可归结于虚无缥缈的“体制”、“文化”或“民族性”,于是动辄做鲁迅状,或慷慨激昂、或沉痛批判。二十多版体育报纸,一半是来路不明的流言和脑补出的“故事会”,一半是国民性反思,比新闻联播还要严肃,读者实在分不清自己是在消遣还是受罪。

所幸媒体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便去转载国外同行包含更多有效信息的文字—《体育画报》(SI)和《扣篮》(SLAM)在中国都找到了固定合作方——以补自己的不足。然而他们依然自鸣于得自中学作文的经验,时不时要把不甚高明的幽默感借着某个罗伯特的名字抒发一番。至于读者的心理,他们既已忍受了故事会和鲁迅,此时也不过像中学语文老师一般,或者懒得较真,或者聊作一笑。

其实假设一下,把署名为罗伯特和安德鲁的宏文归到李毅或李铁根名下,观感会有什么不同。直觉告诉我,变了个名字和国籍,客观性仿佛就削弱了许多,哪怕文字上的趣味丝毫不减。这就出现了要命的问题:从体育到经济学,我们宁可相信假托了罗伯特或安德鲁大名的言论,也不愿去读本国媒体人的文章。后者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早已被安上“不专业”、“不客观”的标签,翻身无望了。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故事会 国民性 三俗 英冠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