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文化 > 活动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传承端午节也应“去粗取精”


来源:人民网

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个毫无转变的死结,更不是一曲怀古伤今的挽歌,它自有其大浪淘沙的规律。因而在蒙曼看来,没必要传承所有的东西,因为社会发展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人民网讯(肖潇,实习生朱祖熠)端午节将至,然而在人们关注“舌尖上的粽子”的同时,这个古已有之、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大节,激起的似乎也只有商家炒作端午消费的热情,以及在变成法定假日后的普通休闲与休假。今天下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在做客人民微博“大智汇”系列微访谈时表示,在吃粽子的同时如果能了解粽子的意义,确实很好,而同时面对传统节日,我们也要学会去粗取精。>>点击进入微访谈回放

蒙曼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最初都和鬼神、邪祟有关,一直到汉朝还是如此。到了唐朝,就演变成了欢乐的庆祝。再到后来,各种各样的民俗内容逐步添加,才成了今天节日的样子。拿端午节来说,最初因为五月是恶月,要避开邪祟。后来逐渐加上了纪念屈原(或者伍子胥)的意思,再到唐朝,已经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一整套欢乐的庆典。明清时期的端午节就已演变成和今天差不多的样子了,包括插艾叶、沐兰汤、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包、挂钟馗等等特色的节日习俗。

许多网友担心端午节被商家物化为所谓“粽子节”,只保住了“吃”这一项活动,对此蒙曼表示,在端午节注重“舌尖上的享受”也无可厚非,各地有各地的粽子,各人有各人的乡愁。当然,如果在吃粽子之余还能顺便了解一下粽子的意义,那就更好了。同时她介绍,其实古代节日都有相关的活动,比如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采菖蒲,赛龙舟等等,在过节的同时就亲近了自然;但由于传统节日都诞生于传统农耕社会,而现在我们的生活离农耕社会越来越远,节日也就难免变得有些不接地气了。

文化的传承,并不是一个毫无转变的死结,更不是一曲怀古伤今的挽歌,它自有其大浪淘沙的规律。因而在蒙曼看来,没必要传承所有的东西,也不可能都传承。因为社会发展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也都经过了古人一代代的选择。比如,我们今天还过端午节,但是,已经很少有人过寒食节了,道理就在这里。今日的我们,还可以继续选择,去粗取精。

[责任编辑:刘雅芳]

标签:端午节 百家讲坛 吃粽子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文化

Loading...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