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抛物线”:文革中成中学生唯一文学教材
文章过于深刻?
“删除鲁迅的一些作品,我认为是正常的编辑思路。”人教版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后,赞同这一调整的作家赵瑜认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有常识,且有趣味。“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此解释一出,引来的争议声更大。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一份河南当地报纸在报道了“新版教科书删除鲁迅作品的决定”后,数万人当晚在网络上发表了相关评论。而在新浪微博进行的两项调查中,超过85%的参与者反对删除鲁迅作品。
教育部前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反对将鲁迅的文章以读不懂的理由剔除出去。他在微博上表示,自己不赞成删除教材中鲁迅作品数量和初中生阅读不宜过于深刻的观点。“当下不少编教材的以一己之浅薄揣度鲁迅之深刻并殃及学生。”他还认为,中国需要鲁迅,中小学生必须学会深刻。
“对中国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识分子来说,鲁迅对国家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对社会进行反省。即便现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你还能受到强烈的启发。”北京大学教授、著名鲁迅研究者钱理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小学教育教不教鲁迅,本质的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鲁迅这样的知识分子?”
2004年,从北大退休的钱理群站在了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一开始,学生踊跃报名,不光报上了名的学生坐满座位,没报上名来蹭课的学生也在过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将教室堵得水泄不通。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围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2005年,钱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师大实验中学再次试手,情形一模一样:一开始人很多,慢慢地就减少到二十余人。
这个现象背后,并非学生们不喜欢鲁迅的作品。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实话:“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你的课。”钱理群根据切身的感受,认为“鲁迅的文章过于深刻”并不是理由。
一位匿名的杭州语文教研室研究员则将原因归到了“中学语文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他认为,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鲁迅作品不喜欢的一个原因,是老师所灌输的思想意义和“权威理解”很难为学生所接受。“实际情况是,学生所抵触的是作为教材和考试内容的鲁迅作品,对于自由阅读的鲁迅作品,则普遍持欢迎态度。”
不过,钱理群也同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了对“鲁迅淡出教材”问题“不必太担心”。“虽然教材的确有引导作用,但是鲁迅作品的价值摆在那里。即便中小学时期,学生们不读鲁迅、不喜欢鲁迅,长大一些后也能读出鲁迅文章的用意,从而喜欢鲁迅的作品。”
杭州的陶老师给出的说法看上去则更有力。“现在的这些孩子,上课总是质疑我:老师你这样解释鲁迅,会不会是你们自己的想法,鲁迅写文章时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
1
2
|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