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白鹿原》灵感来自幻听 田小娥是可怕记忆
《白鹿原》的灵感来自幻听
为什么我要写《白鹿原》?这来自我幼年时的一次幻听。那时我还不太懂事,有一次晚上在房里,突然无来由地听到一个爷爷辈的人的呻吟声。以后,这声音不断在我的记忆中徘徊,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白鹿原》的背景,恰好是我爷爷辈生活的那个时代,在写作中,我好像突然就能够体会到那个呻吟者的内心,而感触也与幼年时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触动让我仿佛找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那种声音大概只能在那个时代里,一个老年人在深夜无意识之间才会发出,白嘉轩到末年,大概晚上也会发出这种无意识的呻吟。
七个女人奠定小说回忆基调
对每一个作家来说,“虎头”和“豹尾”同等重要,一个好的开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作品能否赢得大家关注。《白鹿原》的开头显然会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是怎样的一个男人,能够在一生娶了七个女人。
这个开头经过了再三思考,这样一个句子,表现的是白嘉轩在晚年时回忆的口吻,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开头,更奠定了整部小说回忆式叙述的基调,当白嘉轩步入末年之时,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感慨的不是经历过的那些历史,而只愿意豪壮地感慨自己曾经娶过七房女人。
一个作家需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一生娶过七个女人的白嘉轩”就是属于《白鹿原》的句子。
田小娥来自童年的可怕记忆
《白鹿原》中,田小娥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其实有生活原型。我幼年时,亲眼见过一件事,村里的男人将一个女人捆起来,狠狠地抽打,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子,被吓得不行,虽然站在很远的地方,还是能听到那个女人一声一声的尖叫。
当我写作《白鹿原》时,一想到田小娥,第一个映现到我思维中来的,就是这个惨烈的场面。我决定花笔墨在一个女性角色身上,因为面对的是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中国女性在家庭和社会所处的地位一直很低,提高女性的地位,不仅是为了推翻封建制度,更是要让女性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话题。
“我可以不养鸡了”
四年磨一剑,终于磨出了《白鹿原》。恰逢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受到讲话的鼓舞,好像压抑很久的一种激情终于释放了出来,我说,这本书可以拿出手了。当我将书稿交给编辑时,心里其实已经做好了无法出版的准备。这本书写得时间太长,自己也不知道写得好还是不好,反复咀嚼、修改,改到自己已经彻底麻木了。
那时我想,大不了去养鸡嘛,没想到,20天后编辑就传回了消息,对《白鹿原》给了非常高的评价。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因为编辑拿走稿后要赶着去外地开会,况且他还要给领导看,我估计怎么也得3个月后才能有消息。没想到,他和领导两人各分一半手稿,看完了再换过来看,白天开会,晚上看,在回来的飞机上还在看,下了飞机,他们就已经读完了。
听说小说可以出版,我大叫一声,人一下子跳起来,整个摔在沙发上了,缓了很长时间,才舒了一口气,对爱人说:我可以不养鸡了。写完《白鹿原》时,我已经50岁,在我的观念中,50岁已经是老年了,如果自己呕心沥血的《白鹿原》无法出版,我真会考虑将写作再变成业余爱好,不再专业干它。
最喜欢关中的麦子
我在农村生活了半辈子,如果说最喜欢的,就是关中的麦子。
对《白鹿原》乃至对整片关中平原而言,麦子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年轻时在农村,一到割麦子时节,大家都得下地,因为就抢那10几天,所谓“麦黄一晌,蚕老一时”,若是不赶紧割,遇到一场风雨,忙活一年的辛苦就全白费了。那时学校也放假,老师都去抢收,学生们也下地捡麦穗。关中人割麦和各地不太一样,看上去不紧不慢,其实割起来速度很快,一会儿就一大片。割麦子这活儿是非常辛苦的,辛苦到什么程度?就是再累也不能休息,否则一坐下,立刻倒头睡去。
在农村,撒麦种是一个技术活,一村也就一两人会,你看撒种人似乎是随手一撒,可撒出的麦种却非常均匀,一到撒种季节,各家都会请“把式们”来帮忙,他们撒种姿势非常优美,就像舞蹈一样。
最在意的读者是父亲
我最在意、最畏惧的读者是自己的老父亲。当初父亲还不觉得我是作家时,读过几篇我的短篇小说,他直接批评说“没《三国演义》好看”,你想想,我上世纪80年代初写的那些短篇,怎么可能跟《三国演义》比呢?我父亲在那时也算是文化人,常常自己找剧本来研究,对文学也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小说就应该写得让大家觉得好看。老父亲看《三国演义》百看不厌,所以才会拿我的小说与它相比。遗憾的是,老人家没能看到《白鹿原》的出版。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