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失落的潮流:德阳潮扇工艺复杂 不能养家糊口传承难

2011年08月09日 07:08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摄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两家德阳潮扇的制作人均表示,这一传统制作手艺不能“当饭吃”

“传承的人不多,还在制作的人更是屈指可数。靠做潮扇是不能养家糊口的。”近日,德阳潮扇的第四代传人龚德江表示。德阳潮扇源于广东潮州,自清末传入德阳,经改良后成为四川一绝。

制作精:一家一年制作100多把扇子

近日,在德阳石刻一间名为“琴竹轩”的艺术家工作室里,几排德阳潮扇放置在墙上。“完成一把德阳潮扇,必须兼备篾匠、画匠的手艺。”正在绘制扇面的龚德江介绍,以前,潮扇厂是流水线生产,每人只负责其中一项,很多人都不能完整制作一把扇子。

龚德江说,通常一个熟手需要4天才能完成一把潮扇。每把潮扇必须经过选材、扎扇框、拖竹丝、画扇面、成扇装裱加吊须等30余道工序。“编围线、成扇装裱和绘画扇面最考手艺。”

每年4~6月,龚德江一家会采集新鲜竹材,制作100多把潮扇。“这个时节制扇是延续了古时的传统。”龚德江说,一是此时竹子韧劲最好,二是制作完刚好赶上扇子的销季。做好扇子后,再根据客户需求,在上面绘制人物、山水或花卉。“有时销得快,100多把很快就销出去。”

如今,德阳潮扇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馈赠礼品或收藏品,已经不再是消暑纳凉的扇子。

“我们也只是空闲的时候在家制作潮扇,每年也就做100多把。”开了一个房地产中介门市的杨占勇说,制作潮扇只是为了不让手艺消失。“目前潮扇都是在家里作坊式制作,确实没有多少收益。”

1999年,杨占勇下岗后,跟随父亲杨公源学习德阳潮扇的制作工艺。“一是从小就看到父亲做,很喜欢;二是想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

曾辉煌:作为国礼赠送到多个国家

龚德江搜集整理的《德阳贡扇简介》显示,1892年,福建仙游县知县包善诚告老还乡,回到当时的德阳县,带回了5把广东潮扇。小贩李宝成发现后,潜心琢磨,结合本地“纸壳扇”工艺,制作出第一把德阳潮扇。李宝成试制的潮扇受到欢迎,他从此以制扇为业。后来,有人把德阳潮扇带给慈禧太后。慈禧遂传谕四川总督,索献德阳潮扇100把。从此,德阳潮扇声名鹊起。到上世纪30年代,德阳城内有33家潮扇庄,1938年前后,年产量约7000把。

据《德阳县志》记载,1956年曾特制一批精品德阳潮扇,作为国礼赠送苏联、罗马尼亚、印度等国。龚德江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期,德阳城区东街,一条街都是做潮扇的店铺,当时在职人员达1000余人。2007年3月,德阳潮扇传统工艺被授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2008年12月,省文化厅将龚德江命名为德阳潮扇传统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难:工序复杂且不能“当饭吃”

近几年,龚德江十分担忧,自己一把年纪了,但还几乎无人愿学这门手艺,都说这活太苦太累,做不得半点假,且没有什么经济效益。龚德江找女儿龚书谈过多次,80后的女儿以前每次都回答:“我大学毕业,有稳定工作。作画可以,干吗还要做扇子?这扇子又挣不了钱。”

在四川省商贸学校任美术老师的龚书说:“老爸多次做工作,后来是觉得德阳潮扇失传太可惜,于是答应试一试。”2010年,龚书在父母的指导下首次尝试制作德阳潮扇。如今,龚书已经能在父亲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把潮扇了。

“目前我们家就只有我和父亲做德阳潮扇,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杨占勇介绍,制作一把扇子一般要三四天。“虽然成本不高,但工序复杂,工艺精湛,一般人很少有耐心。”杨占勇也认为,德阳潮扇对应的客户群非常有限,现在这一传统制作手艺并不能“当饭吃”。

相比绵竹年画,德阳潮扇为何传承难?杨占勇分析:年画工艺没有潮扇复杂,潮扇需要30多道工艺,一把潮扇成本在500元左右。绵竹年画高、中、低端都有;潮扇只限于中、高端,属于工艺品和收藏品。目前掌握整套技艺的人不到20人,还在制作的就剩下龚家和杨家。

龚家和杨家均表示,他们将继续制作德阳潮扇。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德阳 龚德江 养家糊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