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江户川乱步作品:欧美知性风与日本江户风格

2011年06月13日 09:16
来源:www.chinawriter.com.cn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这与当时日本社会仍然没有产生科学的、冷静的、客观的生活态度是密切相关的。读者很难想象,即便让有新式民风的侦探登场,并将其推至风口浪尖,也还不能引起社会变革。针对日本的特点,这种单纯的娱乐较之科学态度,更能吸引读者关注,这对于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兴体裁在文坛上立足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另一方面,江户时期曾一度在民众间兴起了数学热。“谜图”这种百姓所喜爱的特有谜题体裁,在其他国家尚未有此先例。江户时期的这种知性风,就这样一直存在着,直到乱步时代的到来。

如此看来,乱步的构思混杂了欧美的知性风,同时又融入了江户人的爱好,将不同的口味呈现给大众。这种不同的口味中掺杂了大量的禁忌感和不断而来的犯罪感,抓住了大众的心理。然而,在最初的形态中,这种通俗的江户风格仍被抑制,而数学的知性风格则更自由蓬勃。

应大众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苦于灵感的枯竭,乱步不停地妥协。初期这种理性、逻辑的想象,被感官和恐怖心理的欲动所淹没,如同春之残雪一般逐渐消失了。随后,乱步转而描绘单纯的恐怖内容以及感官类的通俗内容。

1926年的《帕诺拉马岛奇谈》就是此中典型。小说讲述了一个富豪在M县买了座小岛,并招来大量裸女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梦幻般的游乐园,最后这个富豪像打到天空中的烟花一样,被打上半空,浑身粉碎,身上的血如雨注般落在自己建造的岛上。而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从吉原花街柳巷借来的,当时有个叫做十边舍一九的人,传说他将烟花藏在随身的衣服里,并留下遗言称希望入棺后有人能点燃导火线。

同一年发表的《镜地狱》,倾斜的镜子里映照出人自己的躯干,恐怖的同时还能获得不少乐趣,如果在一个球形的容器里贴上镜子,并且做成一个镜球,而且让一个人进入到这样的一个空间,那这个人到底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被这样诡异的好奇心纠缠上的主人公,进入到自制的球体镜内部,他到底看到什么了?最后,他疯了!

另外,连载于《新青年》的《恶灵》(1933)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为此,乱步还向读者表达了歉意。小说一开头,就有一具美丽的女性尸体被发现了,尸体上有无数的伤痕,从伤口汩汩流出的鲜血往四面八方蔓延而去,在雪白的肌肤上绘出奇妙的图景。说到中途放弃的原因,乱步认为再这么写下去就变成一部彻底的刺激感官的小说了,和普通小说没任何差别,这不是乱步愿意看到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日本侦探小说之父的遗世之作,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本格”要素,更多的是通俗和刺激感官的特征。作为擅长驾驭恐怖要素的写手,与其说乱步是一位推理小说家,还不如说他给感官小说的写手带来无数的影响,也许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战前,乱步的作品一度风靡全国,这让推理小说在日本生根发芽的同时,也奠定了日本推理文学的基调。没想到这成了侦探小说被日本文坛歧视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印象,日本的后世推理小说家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乱步的创作大部分集中在战前,战后他的作品不断再版,连全集都被再版了4次。在日本推理史上,具有这种成就的作家也只有江户川乱步一个。他拿的版税多得让人嫉妒,推理小说的特点是理性逻辑,尽管现在推理饱受落入俗套的批评,但乱步的作品并不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依旧鲜明,在日本推理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一角。

另外,他发起了现在“推理作家协会”前身的“侦探作家俱乐部”,自掏腰包设置了日本最大的新人推理奖——“乱步”奖。另外,他还大力挖掘有天赋的作家,不仅仅限于推理体裁的作家,还推及至冷酷文学及科幻小说。

战后,乱步写了大量面向孩子的“少年侦探团”系列,通过这个系列,培养了很多作家感性的一面,包括我自己。乱步的笔触清新脱俗,大大震撼了日本大众感性的一面,如今,这种震撼还在持续着。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江户川乱步 乱步 日本推理小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