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是曾国藩家训流行于世?精神境界低更可怕

2011年06月05日 10:10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舒晋瑜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将国学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郦波说,近年来,家教图书受到读者重视,诸如《哈佛女孩》等畅销书动辄销售上百万册,但是鲜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就是因为“哈佛女孩”只是个案,并没有在教育规律上进行把握总结,也没有建立在系统的文化基础上,不见得适合所有孩子。而《曾国潘家训》在传统文化上有深厚的传承和积淀,既是个案,又有普适性。

郦波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上课,上课最大的内容则是生活。他深爱着三尺讲坛,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用音乐,用古诗。上课前,他会从一首诗讲起,遒劲潇洒的硬笔书法落在黑板上,繁体竖版的诗句很快将学生带入古典文学的意境中。从诗里破解疑问,这是郦波讲课的小技巧,他也乐于陶醉其中。他喜欢读经典,读得最多的老子、庄子、唐宋八大家,又很复古,学的是古典文学,爱的是京剧,又喜欢着长衫,吹洞箫,打打太极拳,写写汉字——他尚不敢称其为书法。他崇尚汉字,因为汉字就是汉文明,华夏文明之所以没有断裂,原因就在于汉字的凝聚力强大,支撑了汉文化的传承。

郦波是如此投入于每一个靠近的历史人物。讲张居正时,除了大量阅读张居正的图书,还跑到湖北荆州张居正的故居实地揣摩,直到感觉张居正的形象在心中鲜活地浮现,有讲他的冲动;他给学生讲《孔子的眼泪》,反复阅读体味孔子,以至于梦见孔子边哭边唱,醒来便把哭的调子记下来。孔子临终前见到子贡,哭问“汝来何其迟也?”他解释说,“孔子的眼泪”不是哭自己,而是着眼在他人,看到不是生死,看到的是理之不存,乐之将崩,他的理想谁来实现?谁能兼济天下?这样有诗意的题目,后来被改成《孔子的教育观》。

2003年,郦波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他赠诗相送:“……很多年后,没有了我,也没有了你。我们都在苍穹里,心情都在浩瀚里。精神,是存在的乐趣……”诗的原句记不清了,但他记着诗的意境,他希望追求永恒的东西,那就是情感、精神、思想。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曾国藩 六艺 郦波 百家讲坛 春秋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