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局外人的无知可以宽宥于“信息的不对称”,那么知情人的讳莫如深,像是一种罪过。科学作家弗雷德·杰罗姆在收集“知名科学故事”的材料时,无意间获悉冷战时期调查局曾为爱因斯坦设档,并曾罗织了一些罪名,于是顺着这条线索去找这份档案。起初他认为这是一篇可以引起轰动的杂志头条,随着获得的档案资料逐渐深入,他发现这份有着明显“反爱因斯坦偏见”的调查局档案(The Einstein File),也显现出爱因斯坦大体上不为公众所知的一面:他一生的政治面向,包括他对社会正义的当仁不让、他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他对麦卡锡主义的回应。弗雷德深知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都是好题材。但他生命中有个领域直到今天都备受忽略。当《时代》将爱因斯坦选为“世纪风云人物”,各大主流媒体皆以头版报道之时,对这个领域却完全略而不提,即他的政治立场。然而,在他一九五五年辞世之后,爱氏本人虽然成了偶像,但曾是重大新闻的他的反权威政治立场却成了非新闻。一个横眉立目的社会评论者摇身成了一位不问世事、心不在焉、活在云端的学者。爱因斯坦是天才,是年轻人的偶像,如果这个天才同时也反战、反种族歧视、倾向社会主义,是绝对不为那拖着长长阴影的冷战思维所能接受,因此,在所有通过审核的历史版本当中,这些都被涂抹掉了。职业的训练和对历史的责任感成就了弗雷德的这本研究专著。弗雷德坚持认为本书写作的目的,旨在表明爱因斯坦和他所支持的一系列团体对社会公义有着共同的关切,这曾经是否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读者和历史都必须作出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弗雷德·杰罗姆本人也出身于一个“问题家庭”,在本书序言中,他坦言自己的写
作有倾向性,“当初我着手写这本书,心中并非一无成见。我是个现今所谓的‘包红色尿布的婴儿’,出生在一个本身也被调查局设了个厚档的家庭里。就在调查局建立爱因斯坦档案的那些年,我父亲……在‘史密斯法案’下被判刑,于宾夕法尼亚州路易斯堡联邦监狱服刑三年。我记得,调查局特工穿戴着他们一式一样、一看即识的法兰绒灰西装和软呢帽,在纽约市的地铁站进进出出跟踪着我的家人、我的青少年朋友和我,有几回甚至跟着我去约会。”倾向性无疑会干扰历史写作的客观,弗雷德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为此做了扎实的田野调查,参考了大量一手材料,有些调查很显然还有些涉密风险。
1919年,广义相对论得到确凿证实,因战争而兵疲马困、求英雄若渴的世界,霎时发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接下来的数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得到诺贝尔奖(1921年),1933年10月定居于美国普林斯顿,度过了最后二十多年。《爱因斯坦档案》讲述的着重在这二十多年。可以看出,对于“流亡”美国,老科学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起
初对美国当时的政府立场也有很多批评,同时那里的学术环境也吸引着他,纳粹上台的脚步越来越近,迫使他不得不做选择;而当他一旦对这个安身的国度产生价值观上的认同以后,在自己的研究之外,就开始表现出知识分子的本能:对世界时局持续观察,不停思考,而且当他发现多数以科学名义提出的演讲邀请,观众常常渴望听到的是他的政治观点,于是越来越倾向于直接诉诸舆论,力促民间发起草根运动,视之为确保世界和平和公正的手段。这给了对其持续关注的调查局为他专门设档的充足理由。世人知道的,往往只是这位科学巨人“当年出于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可曾想到他曾经在入美签证时不但受到来自官方的意识形态审查,还受到“五月花号”名门的后人的联合反对?又有谁会想到,这位最先提出先于纳粹研发原子武器的理论物理学伟人,会被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长期受到美国社会右翼舆论的批评,更被调查局构陷“情报中转站”莫须有罪名?
弗雷德曾说他不会写一部多余的《爱因斯坦传》,事实证明他更重视的是表现知识分子和时代如何相处,如何互相影响。前面笔者把弗雷德这本书称为历史写作,不仅仅出于全书严谨的搜证和规范的引用材料的写作形制,更重要的是本书收录了大量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史料,几乎涵盖从二战到“麦卡锡主义”时期漫长的年月。作者至少强化了两个概念:首先,所谓“麦卡锡主义”在麦卡锡本人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前就诞生了,最早可以追溯到1946年甚至更早,几乎在二战胜利后脆弱的美苏结盟时,冷战已经先期开始;其次“麦卡锡主义”的核心人物并非麦卡锡,而是本书的“男二号”胡佛和他的调查局。在那位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在历史中一闪而过时,胡佛那庞大的机构嫌弃的“红色恐怖”长久地影响了当时美国人的观念和生活。不幸的移民老科学家,在麦卡锡主义气焰最盛的时期,也迎来了自己命运的最黑暗时刻,成为遭人构陷的对象。当众多杰出的物理学家被剥夺了赴国外旅行的权利,他们之间也不被允许互相讨论专业,只是出于战时对敌方获取曼哈顿计划资料的恐惧。
一个人的荣誉或许来自于他的反对派那里。对爱因斯坦来说,媒体攻陷早已不是新鲜事。一战时期的柏林媒体指责他的和平主义,战后德国民族主义者的反犹思潮,又屡次使他成为亲纳粹媒体的箭靶。当他对美国产生认同感并把它看做终老之地,又成为政府和深右派的种种抨击的对象。浩繁的“爱因斯坦档案”强有力地反证这个人的丰富和多面性,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面对现实应当去怎么做。人,因思想复杂而成为这真实世界之灵。这是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最贵重的认识。 F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