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绛自任“灶下婢” 为钱钟书节衣缩食辞退保姆

2013年07月05日 08:35
来源:北京晚报

钱钟书、杨绛夫妇哲人晓畅、嗜书如命的专业贡献我们因熟悉而敬重;钱钟书、杨绛夫妇远离媒体的家庭生活我们因不熟悉而更加敬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拒绝奢华、一心治学,在漫漫红尘行列我们看不见他们的踪影。7月17日是杨绛先生102岁寿辰,今天,我们随作者钱晓鸣先生,一同走进文学家、翻译家杨绛的学术浓浓、亲情融融的家——

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将饮茶》、《走到人生边上》和《堂吉诃德》、《斐多》等译著。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刻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守候着人类最小的社会单元,为人生创造了美丽的“第一秩序”——家。她有一个被时代熟知的称号“钱钟书夫人”,她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有着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

102岁的宋美龄在得知她的旧居连同她的私人物品被一家美国公司骗购后说:让那些美国人发不义之财吧。而102岁的杨绛,在得知有人想拍卖已故丈夫钱钟书的手稿和书信时,毅然表示如不停止拍卖,将以百岁高龄亲自走上法庭。这就是杨绛,她生命的底线就是家,家庭被她视为“人生的第一秩序”。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

杨绛曾说,我最珍惜和感念的是与家人的亲近。

杨绛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快乐的源泉就是恩爱有加的父母亲。本来已经就读东南大学的杨绛,坚持一定要再考清华大学,结果考上清华后就遇到了钱钟书。杨绛的母亲就说,阿季是脚上拴着月下老的红绳,所以心心念念要读清华。

在英国陪读的时候,杨绛的任务是带孩子、照顾钱钟书学习。每当钱钟书被灯泡坏了等生活琐事困扰时,杨绛总是说“有我呢”。就连钱钟书因为枯燥不喜欢而考不及格时,还是杨绛帮助他复习过关。

回国后,当钱钟书久别刚回到妻女身边时,陌生的女儿看着这个男人把行李放在自己妈妈床边就提醒道: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说着小手指着奶奶床的方向。钱钟书尴尬地道:怎么到底是你认识你妈妈早还是我认识早?女儿毫不迟疑地道:当然是我早,我一生出来就认识我妈妈,你是后来才认识的。钱钟书回家的任务是带女儿玩,杨绛包揽了一切杂活。

20世纪40年代初,杨绛接连发表了系列喜剧,成为国内文学界的名人,这也激起了钱钟书的创作欲望。在杨绛的陪伴和关注下,钱钟书完成了一生唯一出版的长篇小说《围城》。

家在杨绛心中是人生的核心。自从嫁给钱钟书后,杨绛一直甘愿做“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以至于心疼女儿的父亲不免有不平地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钱钟书的婶婶夸杨绛:“季康啊,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钱钟书)是痴人有痴福。”

生活中笨手笨脚的钱钟书常常碰到墨水瓶弄翻了污染了桌布,台灯、门轴坏了等等琐事,杨绛一说“不要紧”,问题就解决了。在牛津大学学习时,因钱钟书不喜欢古文书学加上粗心竟考了不及格,这大概是他一生中在文科领域考的唯一的不及格。杨绛用一只耳挖子的尖头,一个一个点着帮助钱钟书认识英国古人到今天书写是如何变化的,钱钟书看清楚了就很容易的过关了。

“妻子、情人、朋友”自称“灶下婢”

钱钟书有今天的著作面世,既是杨绛担负了大多数家庭琐事,更直接的还是杨绛拼命保存了钱钟书许多重要手稿。从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孤岛时期,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钱钟书《围城》创作也正是在杨绛创作的启发下动的念头。为此杨绛节衣缩食,辞退保姆,自任“灶下婢”,让钱钟书减少教课时间全心创作。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是因为“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赠予 杨季康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对此,杨绛认为:“三者应该是统一的。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去世后,杨绛整理出版了卷帙浩繁的钱钟书英文和中文手稿。特别是钱钟书英文手稿,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想写而未能完成的英文《管锥编》。杨绛写出了一家人感人至深的散文集《我们仨》,这个书题原来是女儿钱瑗准备写而未能完成的。杨绛把这个称之为:我们仨失散了,留下我独自打扫现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如果说专家们总是把人生的主要时间花在专业上,那么杨绛的专业应该是守望家园的园丁,而且无怨无悔。即便如此,百岁杨绛回忆中有女儿童年因为看着妈妈要批改众多学生作业而不能陪她玩,含着眼泪抡起小拳头作势要砸作业本情景;有因告诉钱钟书女儿离世消息后钱钟书伤心而难以承受的后悔。杨绛的“家”承载着百年悲欢和深切动人的人生温情,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杨绛 钱钟书 上海孤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