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蒙:从小活得很政治很社会 后来很文学很组织

2012年03月17日 10:51
来源:芒果画报 作者:黄秋霞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1965年王蒙刚到新疆伊犁

“人生也罢,历史也罢,祖国也罢,世界也罢,成功也罢,挫折也罢,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也是漫游范畴。”

“我从小活得很政治,很社会,后来很文学,很组织,很历史,而且很人五人六。我觉得我活该过若干时间,至少应该是几年普通百姓的生活。”

王蒙: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对王蒙来说,活一辈子,有些事情是遭遇,是命运,而有种态度是活法,是他自身的选择、笑声与热泪。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遭遇,而‘回也不改其乐’,是活法。”

日前,在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头像下,王蒙接受了《芒果画报》独家专访。几经沉浮,王蒙比谁都懂得世态炎凉这四个字的含义。然而,整个采访伴随的是他爽朗的大笑声,那是种心胸开阔、感激生活的愉悦之笑。

除了文学,王蒙更愿意细聊的是他在新疆16年的琐碎生活。在他看来,那段日子犹如桃源一般让人体味到生活真谛,是一段与天地共枕,与真实自己对话,真正做到“入乎其内,也出乎其外”的日子。

人生是一种“漫游”

“文学、艺术、激情、理想、深思、忧郁、悲哀、追求、大地、天空、繁星、永恒、色彩与交响……不能容忍一分一厘的世俗、庸俗、流俗。”是王蒙在1954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面世后的精神状态。

“人生也罢,历史也罢,祖国也罢,世界也罢,成功也罢,挫折也罢,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也是漫游范畴。我常常有一种体验感、审美感、新奇感或好奇感,有一种丰富感、快乐感,一切都有意义,一切都不会白白糟蹋的感觉,还有观察与倾听,品尝与汲取,受用不尽的感觉。”这是王蒙流放新疆15年后的心境。

对有些人来说,边疆地区15年的流放,换回来的,也许是一辈子的阴暗与怀疑;对王蒙而言,1963年的新年前夕,携妻带子,全家打包赴乌鲁木齐的跌宕命运,反倒是其人生的一大意外惊喜。

一个陌生地方,一段全新人生,天苍苍、野茫茫的地域风俗,塑造王蒙安贫乐贱、淡泊纷争的心智与人生态度。

一如戈壁滩上那些生长得坚硬、不规则、枯干、疙里疙瘩、伤痕斑痕且多刺的植物,骆驼刺,红柳,沙枣,胡杨等,那种大、韧、纯粹固有的特色,对于刚从政治漩涡里出来的王蒙来说,触动的或许不仅仅是视觉上。

“有天我在叶尔羌河附近,突然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看到几条巨大的烟柱,顶天立地,飞沙走石,原来不是烟而是尘土组成的,我觉得惊心动魄,便问那是什么,当地人习以为常,说是旋风把沙石卷到了天空,便成了数根巨柱。”

至于南疆的哈密瓜,在王蒙看来,简直是到了出神入化、不可思议的程度。在麦盖提时,他吃过一个小小的甜瓜,只觉得杀口的甜,一个小瓜顶一顿饭。若非亲历,那种纯粹的甜,恐怕他一辈子都难以理解也难以体会。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隐士 人生的一大意外 王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