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拆掉老房子计划建中山纪念堂
黄礼琪 陈焕章 陈仰天 摄影报道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一小山村欲自筹资金自建中山纪念堂。原来,此事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此地为孙中山祖地,上世纪20年代,孙中山独子孙科曾计划在该村建设乡村式中山纪念堂,与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同时计划建设,后来由于变故,此计划未能实现。如今,该村村民正在拆掉老房子,准备自筹资金完成这个历史遗留的夙愿。
中山祖地应在严村孙屋
近日,林寨镇严村孙屋的村民正为自建中山广场和中山纪念堂忙碌着:满头白发的老人蹲在废墟边上,搬动着瓦片;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挑着泥土垃圾往外倒;男人则抡着锄头拆老房子……
孙屋的村民小组长孙廷潮说,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地有紫金县的孙排屋、中山市等,其实,很少人知道,该村也是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地。孙廷潮说,孙屋后山的孙氏祖坟保护完好无损,该坟占地面积约8平方米。碑文显示,是孙氏四世俊翁老人之墓,在清朝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其子孙寰、其孙孙伯晋以及曾孙孙济、孙溱、孙洧他们重修。2010年5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谭伟伦和韶关学院中文系教授、《传统客家社会丛书》主编曾汉祥,根据其碑文和孙氏族谱等文献考证,一致认为,从学术上可确定孙中山的祖地也在严村孙屋。
据严村孙氏族谱记载,孙寰生三个儿子:孙伯瑫、孙伯玮、孙伯晋;孙伯玮生两个儿子:孙友义和孙友松;孙友松迁往当时的永安县(即现在的紫金县),孙友义没有外迁。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记载,孙屋排的始祖为孙友松,孙中山是孙友松的第18代子孙。
村民曾汉祥说:“依据俊翁老人之墓的碑文、严村孙氏族谱、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紫金县志》等文献资料考证,林寨镇严村孙姓族谱所指的孙友松外迁永安应是紫金县,孙中山的祖地也在林寨镇严村孙屋。谭伟伦也说,根据严村《孙氏族谱》和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可知,孙中山先生早前祖籍是在和平县林寨镇严村孙屋。在孙屋,每年都在祠堂里开展纪念中山先生的活动仪式。
全村动员填补当年缺憾
在孙屋,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严村88岁高龄的孙文政说:“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其儿子孙科曾倡议在家乡建设孙中山纪念设施。1929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山县训政文施委员会委员二届二次会议上,孙科主动肩挑重任,创建中山模范县,他还曾来信征询林寨镇严村孙屋宗亲的意见,意在祖地严村孙屋建一幢乡村式的中山纪念堂。”孙文政说,接到该信后,严村孙氏宗人欢欣雀跃,将来信广为宣传,时任国民政府县长李肇统、乡绅陈襄廷等表示大力支持,族中人议定将严村孙氏宗祠改建中山纪念堂,由乡中知名建筑设计师陈锦钧负责设计。1930年林寨因地质灾害,建堂之事延时。直至中山县纪念中学、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相继建成,而严村的纪念堂尚未动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严村建纪念堂成为泡影。孙科先生的信件毁于1964年5月的灭顶水灾,成为严村孙屋人永久的遗憾。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村民决定填补这个缺憾,筹建中山纪念堂。
孙廷潮说,去年世客会结束后不久,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就把孙中山的雕像运送到了孙屋。近日,孙穗芳博士要到该村为孙中山雕像揭幕。他说,孙屋只有700多人,但是能自觉捐款达到3万多元;刚过元宵节,村民开始为这些事忙碌起来了。外出乡贤自发组织捐款。村民希望能早日筹到资金把中山纪念堂建好。(发自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