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兄弟的遗嘱都说了些什么?
2009年10月12日 13:35 书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这不是"政治家"的例子,如原省长的沙文汉被罢免后(党内的"右派"),1958年请70岁的周建人出山当浙江省长,他几次恳辞不遂而终于服从组织决定⑧,即他虽深感自己决非政治家而挺身上任,力求努力工作,以期不负所望,何况身为浙人,能为故乡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好事。结果呢?"原以为请一位有文化素养的知名人士主持本籍省政是适宜的,结果却反而造成乔峰老人和党的距离"。⑨

周建人其实是身份不公开的共产党员,但他很长时间是以爱国民主人士、鲁迅弟弟、科学家的身份参加政治和社会活动的,这样他比一般党外人士要多一些信息,却又比党内同志少新中国成立前夕周建人夫妇等在河北平山

一些信息,就是"信息不对称",结果,大概与也曾做过省长的(似应是他的前任)沙文汉一样,他们"太单纯了"。周建人妻子王蕴如回忆说周建人"当省长对他是极不愉快的经验",因为他"不能适应政坛错综的棋局"。王夫人又说:如果党员都像周建人,那就好了;柯灵则说:通过周建人的事例,"'君子可以欺以方',我看到了现实的例证"。⑩

什么是"现实的例证"?周建人时常说:"'认真'是我们共产党人办事的作风,共产党办事最讲认真,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认认真真,不可马虎,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一样认真。"所以,他甫到任,就到基层视察,倾听百姓的声音,结果他发现解放十多年了,人民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善,文盲也很多,至于干部素质更不敢恭维。他隐隐感到:党内有一种居功自傲、好大喜功的风气,家长制、一言堂抬头,知识和人才得不到尊重,违反科学规律的事时有发生。他不胜忧虑,一有机会就倾吐意见,也不怕忤上和忌讳。他回到北京工作时,要警卫拆除掉住所周围的铁丝网,以为这会影响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无形中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因为他已经意识到:正是因为脱离了群众,听不到他们的呼声,才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干部特殊化、吏治蜕变的根源。

据说鲁迅遗嘱中原先是要求孩子长大后"万不可去做文学家或美术家"的,冯雪峰看了认为恐会引起误会:为什么小觑"文学家或美术家"呢?所以鲁迅又加了一个"空头"的前缀,其实鲁迅心里明白"文学家或美术家"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即"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拿它和"政治家"去比,真是有云泥之判。周建人本来可以是一个道地的生物学家或科普作家,然而身不由己入了"政治家"的队伍,结果就有上述的尴尬和不适,包括以他名字出版的那些有关回忆鲁迅的书籍和文章(现在还在重版),其实许多是他人代笔捉刀的,有的地方去真实的鲁迅甚远,因而影响不能算好,也是柯灵先生后来为之诠释此背景:"在'文革'的炼狱中老人经受的是另一种煎熬。'四人帮'不可告人的阴谋需要堂皇的旗帜,现成的偶像以外还要抬出一尊历史的偶像,那就是鲁迅。他们的鬼蜮伎俩是任意揉捏鲁迅,利用乔峰老人的身份地位、和鲁迅的关系,是更卑污的一手。老人那时已到八十开外,枯藤老树,古道西风,生命的夕阳已经西斜,加以双目失明,根本丧失了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报上却出现了由他署名的文章。这类文字不免招来白璧微瑕之感,但我们怎么能要求他对此负责呢?"

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散木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