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武汉最古老建筑“无影塔”:每块石头都有700多岁

2013年07月24日 08:41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严珏

历史:

700多年前建于南宋

无影塔的原塔,最初是建在洪山东端山麓兴福寺故址内的。武昌区文化局文物科负责人刘科长介绍,无影塔原名宋兴福寺塔,无影塔是其俗称。兴福寺原名晋安寺,始建于南朝梁元帝承胜年间(552-554年)。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改称兴福寺。此寺后毁。至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重建兴福寺并建此塔。

塔高11.25米,底部直径为4.25米,八面四层。全塔以石块垒砌而成,建筑形式特殊。

塔的每层都有小龛,龛中嵌有罗汉、天王、力士等姿态生动的石刻浮雕和花草纹饰,大多因年久风化模糊不清。惟有第一层向北的小龛中,还有一个菩萨,难得的是此塔本身刻有纪年。在第一层南面小龛的左侧刻“住大洪山胜象兴福寺重修”,右侧刻“咸淳六年岁次庚午四月洛佛曰知事僧宗杰题”。从建塔到现在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在武汉地区是最早的,也是我省的重要古建筑之一。

虽然这是官方的说法,但记者发现,关于宝塔的来历,也有一些其他的说法。据《湖广通志》记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江夏县志》也载:“古无影塔在黄鹄矶石上,高不三尺,每日返照略不见影,藏骨名不知谁何也。”所谓无影,一说为无论太阳在何处,该塔身后均无影子;一说为冬至正午无塔影。

变化:

无影塔没有“无影”的条件

据了解,位于洪山公园内的无影塔,原来在洪山东麓,因塔身出现倾裂,1962年迁建于此。早在1956年,石塔就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之所以叫无影塔,就是没有影子的塔。据传,无影塔在原址的时候,每年夏至中午时分,塔身都没有影子。此乃该塔一绝。为何无影,众莫能破。现在宝塔已经不是原来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条件,至于是不是无影也无法考证了。

宝塔从原址搬迁的时候,不是整体搬迁,而是将塔上的每一块石头编好号,记住它摆在什么位置。先给外围一圈的石头编号,搬开,再给第二圈石头编号,搬开,每一圈一个图,这样将来摆回去的时候,每块石头才都在原位置。

在搬迁的时候塔内还发现了一尊小佛像和一些散落在佛像边的宋朝钱币。据了解,无影塔里的这尊宋代铜佛立像现藏于武汉博物馆内,高44厘米。

传说:

宝塔是镇龙产物

在民间,无影塔的来历还有着一个关于龙脉的传说。据传,在古老的武昌城内外,一条蛇形山脊突起在武汉江南平川沃野大地,它自南而北绕东湖、穿城垣(武昌城),直抵长江南岸,与对岸龟山隔江相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龙脉”之地,武昌蛇山(后因山谷、山脊之变化而被后人称为蛇山、小龙山、洪山)。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正位于龙头之上,而洪山公园的这一古塔就在龙尾之处。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此“龙脉”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建楼、挖洞、修塔以镇龙头、断龙身、压龙尾,直到辛亥革命前。此塔正是传说中的镇龙之举的产物。

也有一说法,说该塔的实际效用是用以镇压地下水眼的防洪设施。《湖广通志》记载:“无影塔,塔下有井名浪花井,其脉通江,建塔以安澜焉。”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无影塔 塔身 江南四大名楼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