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沂水纪王城出土86件青铜器 造型铭文展时代风格

2012年06月04日 15:57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张向阳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南边箱内青铜器可见附耳和子母口。

◎春秋中晚期“礼崩乐坏”

墓主身份尚难断定

张颂斌说,按照《周礼》规定: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那么纪王崮出土的青铜器已经有七个鼎,能否判断墓主就是地位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呢?目前还不能下这个结论。因为,在春秋中、晚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列国势力崛起,僭制越礼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个时代已经是“礼崩乐坏”了,即便出现七个鼎,已经无法与西周时同日而语,不能再用《周礼》来评价了,用通俗的话来讲,已经乱了规矩了。比如长清仙人台出土的春秋早期的寺国贵族墓中有15个鼎,还有的贵族墓葬用13个鼎,所以,这时候发现七个鼎未必能完全按照《周礼》进行解释。至于墓主是谁,还期待考古发掘工作的继续清理,更盼望着有铭文的出现,结合史料最后确定墓主人及其身份。目前只能说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贵族墓葬,或是山东半岛一带某诸侯国君。

◎为何葬在山顶上

墓主有些落魄?

至于年代早200多年的大鼎是如何作为墓主陪葬品的,张颂斌推测,有两种可能性:当时以鼎为代表的青铜礼器,都是邦国之重宝。西周后期到春秋中晚期邦国之间、诸侯之间战争频发,胜利者对失败者所采取的手段仍然是“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旧俗,即毁掉祭祀的宗庙,抢走祭祀的重器,这件大鼎有可能是墓主在战争中抢来的战利品,死后作为权力与财富的炫耀,用于自己陪葬。

另一种可能是,这件大鼎是墓主家传的“宗室宝彝”,在墓主死后将它陪葬的,正像铭文中写到的,为了“子子孙孙保用享”。

此外,张颂斌说,在古代传统文化中,一般诸侯王公和贵族的墓地都要选择风水宝地,多见集中的贵族氏族墓葬群,少有建在山顶上的孤墓,像纪王崮这样特殊的地方,或许表明墓主当时的处境有些落魄,或者其他无奈的原因。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出土 造型和纹饰 青铜器研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