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80后农民自费抢救文物 猪圈中救乾隆年间墓志铭

2011年03月29日 07:45
来源:山东商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王艳松展示家中的石刻藏品

猪圈中抢救出

乾隆年间墓志铭

别看王艳松今年只有三十出头,他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收藏之路。现在,他家里已经收藏了很多碑刻、瓷器、陶器,如商周时期的陶罐、明清时代的碑刻等等。每一件藏品身上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每一件藏品身上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在王艳松家中院子里,他向记者介绍起了刚刚弄到的“宝贝”。“这组墓志铭,可是从邻村一个猪圈里抢救出来的,是乾隆年间大诗人董元度写的。”

王艳松介绍说:“董元度是清朝名士,他跟纪晓岚、刘墉都是朋友,很要好的朋友。从纪晓岚的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上可以查到这个人,书中对董元度非常推崇。”一边抚摸着墓志铭上已经磨损,但仍显风骨的石刻字迹,王艳松一边感慨:“这组墓志铭有两块,当时分别散落在两个村里。在不懂碑刻不懂历史的人那里,它被用到猪圈里!你来找他要了,他知道是宝贝,就要价很高。我当时经过多方打听,到处托人托关系,才终于把它们都买了过来。”他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德州一名文物专家还专程来看过这组墓志铭,很是欣赏。

为了抢救文物

生活曾捉襟见肘

记者了解到,王艳松家中主要经济来源,除了靠地里的收入外,主要靠他打工。“家里有七八亩地种着,我自己还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工厂里打工。一家三口就靠地里的收入和我打工赚的每月一千多块钱生活。”他告诉记者,为了抢救这些出土的文物,家里生活曾经捉襟见肘。

“在农村,经常从地里挖出一些盆盆罐罐或者别的文物,一听说,我立马就会过去看看。”王艳松介绍说,多年来,附近的一些人都知道了自己的这个“爱好”,在出土一些东西时,也都会联系到自己,问是不是有价值。他指着一个半米多高的坛子介绍说:“这是一个唐朝的坛子,从器物的外观来判断,应该是当时装水用的。”抚摸着这个大家伙,他回忆说:“当时差点就被当成破烂砸掉了。我听说后,大冬天我骑着三轮车,蹬了二百多里地,花六十块钱收了回来。”

记者了解到,在收藏、保护文物的过程中,电话费、路费、收购文物的费用都是自己掏腰包,家里也经常犯愁。对此,王艳松表示,幸亏自己抢救文物的行动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妻子挺通情达理的,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这些东西一旦被倒卖出去了,就很难再买回来了;如果被毁坏了,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我觉得我现在这样活得很充实。人这一辈子,关键是要活得有意义。我把这些东西保护起来,研究文史的时候,它们都很有价值。”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王艳松 80后 乾隆年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