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上的“故人”
云南师大门外,隔一条马路便是茶馆和饭铺林立的文林街、青云街和文化巷,西南联大师生都喜在此读书饮茶,切磋学问。“茶馆的客人们包括种种人物,有不少学生。可是大多数的茶客是镇民、马车夫和由远处来的商人们。大家都高谈阔论,而我们通常是声音最大的。”杨振宁先生在《现代物理和热情的友谊》文中,追忆他在联大求学时的茶馆风貌,“我们的生活是十分简单的,喝茶时加一盘花生米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可是我们并不觉得苦楚;我们没有更多物质上的追求与欲望。我们也不觉得颓丧:我们有着获得知识的满足与快慰。”
今天的文化巷仍然依傍在云南大学与云南师大两所高校之间,衣着时尚的年轻学生们穿行在这条洒满阳光的巷子里,风景却和从前大不相同。殷勤而廉价的茶馆早已灭绝无踪,新潮的酒吧、餐馆鳞次栉比,一家比一家透着新新人类的情调。在文化巷内的“自由自在靓菜馆”就坐,服务员麻利地递上菜单,除了滇味家常菜之外,上面还有几道特色主食:“一多烩饭”、“公仆炒饭”和“思诚煲仔饭”,都是以西南联大时期的文化名人做招牌。当年吴宓教授因为文化巷里开了一家卖湘菜的“潇湘馆”,找上门去斥责店主“亵渎了林妹妹”,若他地下有知:联大众多老友同人全都上了菜谱,恐怕更会痛心疾首,大呼斯文扫地。
“一多烩饭?”等待下单的服务员皱了皱眉,试图解释这个印在餐单上的古怪菜名,“就是说我们烩饭的量很多喽!‘公仆炒饭’嘛,当然是指公务员们最喜欢吃的饭。”
同样是借故人名声享饕餮之乐的食肆,位于昆明北门街68号的“马帮菜馆”正是李公朴先生当年经营的“北门书屋”旧址。昔日的书店被布置成滇西大车店的风格,玻璃餐桌配着马鞍式的皮凳子,打扮成牛仔模样的男女服务生端着深盆大碗在厅堂里来回穿行,豪迈倒是足够了,却独缺老派学人坐而论道、秉烛夜读的书卷气。
“北门书屋”曾是云南商人李琢庵的私邸,1942年,“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从北方前线抵达昆明之后,获赠此宅,开办书店与出版社,宣传其反对一党独裁、民主救国的主张。闻一多、楚图南、曾昭抡、吴晗、潘光旦等西南联大名教授,也常在这座雅致的小楼里探讨学问与国事,这里还是他们当中不少人临时周转的寓所。正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日觥筹交错的马帮菜馆除了附赠的纸巾盒上印有“北门书屋”的简介,其他一切似乎都与李公朴等人的历史行迹再无瓜葛。昆明一家本地报纸曾刊登《北门书屋:炊烟掩书香》一文,质疑生意兴隆的餐馆究竟能为历史凭吊者唤回怎样的记忆:“昆滇大地当年沉积了厚重的爱国文化,时过一个花甲子,当年的‘本真’却没了……北门书屋,本不应成为酒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