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6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打倒走资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等标语开始大量出现。
“文革”初期,不满20岁的贾清杰成了一名红卫兵,每天手持《毛主席语录》,在内乡县串联,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村里天天有人敲钟,每晚都有人偷偷贴别人的大字报”。
齐保东刷写标语的经历,正是从这时开始的。“文革”中,他刷了很多标语。他坦承,铺天盖地的标语,营造了斗争的气氛,越写斗得就越凶。“毛主席说‘一手抓斗争,一手抓生产’,但人们只顾斗争了,生产完全停了。”
1968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标语,开始出现在内乡县赤眉公社高“低”的墙上。随后的几年间,不断有城里的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当地政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知青农场。
1974年,21岁的英子从郑州来到内乡县“五·七农场”做知青。英子说,“当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公社供销社的营业员,天天坐在玻璃明晃晃的柜台里。看到山里人,就寒起一张涂满‘面友’的白脸;看到公社干部,就笑得满脸菊花开。”
但供销社的营业员是有门路的知青才能当上的,英子被安排到赤眉公社办的钉子厂,当上了工人。
1977年7月,农场里开始悄悄流传大学将要公开招生的消息。
起初,这个小道消息并没有激起知青们的兴趣,“大家都很冷漠,很不热心,似乎在听一个天外的神话。”“只怕是筛子大的雨点儿,砸得地冒烟,也砸不到咱这些人头上!”旁边有人边吸溜着红薯粥边说道。
又过了个把月,开始有一批批知青请假回城去,弄来中学课本啃。英子也动心了。她心想:大学既然是谁都能考,那么不考白不考,咱也去凑个热闹吧。她就去副场长那里磨着请了几天假。
当英子回家告诉母亲想参加大学考试时,“我妈像没听见,一边往锅里搅面糊一边‘嗯’了一声。吃饭的时候妈妈又说,‘想考就考吧,反正你也没事干,咱可先说好,别总借这个由子往家跑,家里可没有你的粮票呢。’”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赤眉公社的考场设在离知青农场20多里的赤眉镇的两所小学内。开考前的那个下午,英子和一个叫小琴的女孩儿,费尽周折借到了一辆破自行车搭伴进镇,小琴骑车,英子坐在前面的大梁上,车子的后架上绑着她们的行李——一张塑料布和一个小被子。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田国垒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