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墙上的新中国60年史:标语的变迁(图)
2009年08月03日 10:25 中国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1985年,秦英林考进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89年毕业,被分配到南阳市一家食品公司工作。1990年,他“过起了许多农村娃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1992年秋,秦英林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河西村,开始了“猪倌”生涯。1993年6月,他从郑州和南阳买来22头良种猪,如今规模已扩大到年出栏种猪10万头、瘦肉型商品猪50万头。

尝到规模化养殖甜头的,不只秦英林一个人。在内乡县,规模养猪已成为风气。“发展规模养殖、增加经济收入”的标语随处可见。

内乡县余关乡的朱国俊,1996年用手头仅有的1000多元买了20头仔猪开始搞家庭养猪。在乡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乡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朱国俊把岳沟水库边一个废弃的养羊场改造成一个标准的中等规模养猪场,还承包了水库,走上了生态养猪之路,形成了猪肥、鱼肥、农田肥的良性循环。现在,他的养猪规模已扩大到良种母猪100多头、存栏育肥猪500多头,年出栏生猪1500多头。

2008年,仅马山口镇就新建了16个规模养猪场,增加出栏生猪21万头。内乡县也被国家确定为生猪调出大县,2008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其中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当地村民的政治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在内乡县乡镇里随处走一走,见到最多的一条墙头标语,就是“运用‘4+2’工作法,建设美好新农村”。

齐保东扳着手指,详细给记者介绍了“4+2”工作法的内涵。“4”是指“四议”,即:村里的事情要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2”是指“两公开”,即:决议向村民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每次我下村刷这条标语时,都有村民对我说,‘如果能真正实施,这个政策好得很’。不让支书和村委会主任搞家长制,村里的大事小事由村民说了算,哪个不拥护呢?”齐保东说。

本报河南内乡8月2日电

本报记者 田国垒

<<上一页 1 2 ... 6 7 8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田国垒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