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话剧《蒋公的面子》:折射知识分子困境

2013年05月27日 11:47
来源:新京报 作者:陈然

《蒋公的面子》卞从周、夏小山、时任道(左起)纠结于要不要赴蒋公的宴。 王雨晨摄

温方伊生于1990年11月,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蒋公的面子》是她大学三年级的学年论文,也是她创作的第二部大戏。她对历史题材比较钟爱,她的戏剧处女作写的是革命烈士刘国志。

新京报讯上周起,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的话剧《蒋公的面子》热演到了北京。这部去年为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而作的学生戏,在校内演出三十余场且场场爆满后,启动了商演,并于今年开始全国巡演。结束了上周在东宫影剧院和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四场演出,该剧将于今明两晚在海淀剧院继续上演。本报组织20名读者观看了5月21日和22日的演出,打出了85分的总成绩。

2011年秋,90后的大学女生温方伊拿着吕效平老师给的学年论文题目“蒋公的面子”,开始了准备工作。“蒋公的面子”是流传于南大的一个传说。据传蒋介石1943年要来中央大学(南大前身)当校长时,要请三个中文系教授吃饭。于是教授们纠结于要不要给蒋公这个面子去赴宴。在做了大量研究功课、学习了《哥本哈根》《艺术》等名剧的技法之后,次年开学不久,温方伊交上剧本初稿。经修改,该剧在南大校庆期间上演,一炮走红,引起各方关注。

上周,《蒋公的面子》初登京城,吕效平称其为“进京赶考”。该剧在京演出的短短几天,剧场里频频有戏剧界大腕儿的身影,蓝天野、濮存昕、杨立新、王晓鹰等各路人马都到场观看。“现在这个戏走到这个地步,我是完全没法想象的,我也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喜欢”,温方伊说。

■ 导演点评

很少有艺术作品能达到这一点:不是喊话,是对话。你能不能找到她是同情时任道还是卞从周?莎士比亚比易卜生好的原因就是,易卜生总是喊话,觉得自己找到真理了,莎士比亚不同。你看《威尼斯商人》里,你不知道他是反犹主义者还是同情犹太人。戏是什么?就是把一个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绝无可能实现的难题实现了。

剧本的开始是节奏慢,演员表演是一般的,但是本子好,就“一白遮百丑”。剧本给演员提供了人物性格和创作空间。否则你演员表演再好,也无法施展。

口述:吕效平

■ 专家点评

童道明(戏剧评论家):

《蒋公的面子》让我惊喜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可能成为反面人物的卞从周,竟然不是反面人物。黑格尔在《美学》里讲戏剧冲突,举例说《安提戈涅》是两个真理的冲突,安提戈涅和克瑞翁都是真理。这出戏是三个真理的冲突,谁都有道理。正因都有道理,我们就知道没有哪个人是反派。

建议“文革”戏加10分钟,茶馆戏减10分钟。商演告一段落后,可以修改一下,再拿出来。

王晓鹰(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副院长):

我们对《蒋公的面子》非常关注,第一因为戏出在南大,如果是出在职业剧团可能没那么受关注。但换句话说,职业剧团出不来这样的戏。这戏讲的是知识分子人格独立性的挣扎、知识分子自由精神的挣扎。这样的戏搁在国外应该是最主流的戏,但在我们的演出市场却成了另类。希望能拿这部戏作为一个镜子,利用它的广泛传播,去传递这个精神。

■ 观剧答卷

新京报观剧第140期

话剧《蒋公的面子》

总分85

时间:5月21日、22日地点:东宫影剧院

人数:20 导演:80 音乐:75

表演:78 剧本:90 舞美:79

80%观众喜欢这部戏,20%观众觉得一般。

60%观众认为全剧最精彩的是三人在时任道家打麻将的戏。

60%观众喜欢夏小山,30%喜欢卞从周,10%观众喜欢时任道。

40%观众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夏小山的“我宁肯失恋,也不愿意三缺一”。

观众点评:对知识分子性格的不同侧面有着入木三分的刻画,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的类型和态度,但其底色还是浓得化不开的知识分子情怀。难得的是编剧不带有居高临下的批判色彩,态度客观。一群人从当年纠结去不去赴宴,到“文革”时期敢不敢擅自离开革命小将的监管,两相对照,与墙上那副对联“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形成反讽,也呈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看似精神自由,实则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的传统宿命。

(林荷索88分)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温方伊 蒋公的面子 知识分子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