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白先勇:重寻父亲的“旧世界”

2012年06月04日 14: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白墨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白先勇与父亲白崇禧的最后一张合影,是1963年1月他去美国读书前拍摄于台北松山机场的。照片里,白先勇戴着墨镜,穿着白色衬衫,灰色风衣,面带温顺的笑脸,一副成熟青年的打扮。而他身旁的父亲,戴着卷边线帽,穿着军棉衣,眼光和嘴角泄漏出的依然是一副坚毅严厉的军人面貌。一武一文,父子间的差异太大了。作为军人的白崇禧性情刚硬,不善表达感情。但人至暮年,妻子离世,儿子即将远去异国,白崇禧随着白先勇“步步相依”,送别到飞机梯下。在一月的寒风下,“竟也老泪纵横起来”。

这幕场景至今在白先勇脑海里盘旋。那时的白先勇还没意想到,一个属于父亲的时期已在渐渐闭幕,一个属于他的时期在逐渐开启。前者的时期,雄姿英才、驰骋疆场,后者的时期,则关乎着传统中国的情与美,仁与义。父子两代人的交替间,50年岁月便匆匆流逝。

白先勇从少年时期就投入到文学里。从1994年开始,他就已计划预告写作父亲的传记,“由于父亲的大将之风”,也由于很多史料对白崇禧有所误解,身为其子,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还父亲一个公道。另外一目的,是父亲在白先勇心中既是一个曾领兵百万,对推动中国同一和解放立下战功的军人,也是一个深谙传统文化,人品高尚的父亲。

后来解救昆曲的计划花费了他近十年的时间和精力,在75岁高龄之时,白先勇终究带来了他编辑撰写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以下简称《身影集》)。《身影集》分上、下册,上册从1893年到1949年,名为《父亲与民国》,主要记录了白崇禧带兵北伐时期的战争,7年建设广西模范省,参加抗日战争和随后的内战;下册是白崇禧的台湾岁月,白先勇生活里接触的父亲,与他更接近,更接近于生活。

上世纪三十年代,胡适在一篇《广西印象》中记下了他游历广西半个月的感受:这一年中,游历广西的人发表的记载和言论都很多,都很赞美广西的建设成绩。例如美国传教家艾迪博士(Shwt Eddy)用威武发表短文说,中国各省当中,只有广西一省可以称为近于模范省。凡爱国而具有国家的眼光的中国人,一定感觉广西是他们的光荣。这是很倾倒的赞语。

随后,胡适具体写了对广西的几点印象,一是全省没有迷信的,恋古的反动空气;二是俭朴的风气;三是治安良好,土匪大都消失殆尽;四是武化的精神。特别对武化,在那个中日战争即将开战的时期,中国近六十年一直想富国强兵而背成的年代,在广西看到的一切,让胡适非常感慨。他在中国所到的地方,看不到国家具有真实的自卫气力,但“广西一省恍如是个例外。我们在广西旅行,不能不感觉到广西人民的武化精神确是比别省人民高的多,普遍的多……最近十年中,全省固然屡次经过大乱,整理整理的工作都是几个很有能力的军事领袖主持的,在全省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是很受崇敬的。——由于这类种缘由,广西的武化,恍如比别省特别轻易收效。”带着这样“武化”的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带着军队在战争中屡建奇功。

1945年抗日成功后,白先勇随着父亲,一家人从重庆到了南京。那年白先勇8岁,住在南京的励志社,一个设计很漂亮、宫殿似的建筑里,“看到雕梁画栋,看到金粉的南京,到处古迹,我非常兴奋”,白先勇回想起那时的情形:战后成功,举国欢腾。

1987年,白先勇到南京进行寻根,找到很多童年的记忆。十年以后他带着昆曲《牡丹亭》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那也是之前的选总统、副总统的地方,多少年后我却在那里演戏,历史舞台转换的场景完全不一样。”说话时,白先勇眉角一挑,那种交杂着兴奋、偶合和某种自满的感情很自然地流露出来,“明天,我又要在老总统府开父亲的照片展和进行迹谈会,这次和父亲历史关联的记忆又重走一遍。”

从南京总统府西行,隔街的胡同杀肠,就是梅园新村雍园一号,门口写着白崇禧故居。现在已成为省政府领导的住所,大门紧闭,里面绿树参天,环绕着屋子。两层小洋楼,白崇禧记得那里拥堵但简单舒适。

关于南京的回想情感复杂,而且延续了他创作生涯很长一段时期,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扉页上,白先勇援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煦绨燕,飞入平常百姓家”,这部“纪念先父母和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期”的小说集里,是白先勇对童年记忆里那个总也离不开的故土的乡愁。

“年轻时我觉得和父母都不像,老的时候觉得和他们俩人都很像,越老越像,怎样弄的?”说到这里,白先勇带着疑问似地笑起来,“遗传基因谁也逃不过。我父亲冷静,理性,远谋深虑,我学到一点。我母亲非常豁达,开放,很热情,拥抱人生,后来我也学到一点。”

白崇禧1893年生于桂林六塘山尾村,生长在一个革命思潮高涨的狂飙年代,大清帝国全面崩溃的前夕。1907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桂林陆军小学那时是广西革命志士集结的中心,白崇禧18岁那一年,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传来,他跟120个同学参加广西学生敢死队,一路步行辗转到武汉。第一次革命的经历就是推倒清政府三百年统治的革命,这也定下了一个军人白崇禧崇信武力颠覆辙权,建立国家,独立自强的终生信心。对民国、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信仰,使白崇禧始终有一份牢不可破的革命感情。

白先勇反复讲的一个故事是:当时白崇禧参加敢死队,祖母叫家里两个伯伯去拦他,结果白崇禧把武器交给了同伴,自己从西门静静溜出去了。“这改变了他的一生,”白先勇说,“所以后来当了将领,父亲对四周有理想的年轻人,即使他们不一定能成功,但有寻求,也会支持。他后来喜欢帮忙一些有理想的学生,特别是寒门子弟又努力向上,他都尽力帮他们去留学。”

白崇禧北伐成功后,因其军事才能,民间“小诸葛”的称号开始广泛流传。但“父亲不唯一军事才能,也有政治抱负”,白先勇说。他回到广西后,开始建设这个一直处于历史、地理的封闭和贫困中的广西。在建设广西的七年时间里,白崇禧实行的三自(自卫、自治、自给)、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由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多管齐下,很快把广西建设成享誉全国的“三民主义模仿省”。

白崇禧从小念私塾,念书很好也很用功,有很深的古文根底,领兵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白先勇 旧世界 寻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